林巧稚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一生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在塞上古城榆林,就有一位這樣的醫(yī)生,門診天天爆滿,一號難求;她是很多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星”,一旦有急診手術或突發(fā)狀況,經常半夜被“請走”;她是患者心中的“朋友”,很多人指名要她為自己檢查或手術……她就是陜西省榆林市第二醫(yī)院婦科主任曹麗芬。
曹麗芬,婦產科主任,主任醫(yī)師,延安大學醫(yī)學系畢業(yè)。獲榆林市科技進步獎及成果獎項2項。榆林市152人才,在國家級及省級專業(yè)醫(yī)學期刊發(fā)表論文10余篇。擔任延安大學醫(yī)學院婦產科教授、中華醫(yī)學會陜西分會婦產科委員,陜西省抗癌協(xié)會宮頸癌防治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婦科腫瘤學會委員,榆林市婦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等多個學組委員。
擅長:婦科良惡性腫瘤診治、復雜婦科疾病診治,婦科宮腔鏡及腹腔鏡診療技術、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治療及相關盆底、外陰、陰道手術、女性不孕不育及婦科內分泌疾病的診治。對于產科嚴重合并癥、并發(fā)癥、疑難病例的診治,以及產科急、危、重癥的搶救和產科復雜手術均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一號難求”的門診
在榆林市第二醫(yī)院,每到周一曹麗芬的門診,幾乎沒有按時下班過,用“一號難求”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她為何會贏得這么多患者的信任?
曹麗芬說:“考大學前我很想當老師,但陰差陽錯學了醫(yī)。”枯燥的醫(yī)學,對曹麗芬來說是個挑戰(zhàn),把壓力轉化成動力,是她在大學5年時間里的堅守。1984年,曹麗芬從延安大學醫(yī)學系畢業(yè)后,分配到榆林市第二醫(yī)院婦產科工作。當時,科室里的大學生只有她一人,高難度的手術開展不了,沒有老師手把手教學,曹麗芬就自己買來各種書籍學習,丈夫出差帶給她的禮物永遠都是醫(yī)學書籍。曹麗芬說:“醫(yī)生是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yè)。作為一名負責任的醫(yī)生,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并掌握最新、最有效、最正確的診療手段。”在曹麗芬的努力下,她很快能獨立開展剖宮產、卵巢囊腫、宮外孕等手術,而且都很成功。
1989年曹麗芬赴西安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進修一年,期間如饑似渴地吸收著各種新知識,很快老師就放心地放手讓她進行臨床操作,她說:“那一年對我的成長特別有幫助,當時榆林手術少,病例也少,在西安見到了很多以前沒見過的病例,也學到新的診療技術。”那一年春節(jié)曹麗芬沒有回家,而是留在西安,在學習中度過。
曹麗芬說,“醫(yī)生”兩個字分量很重,想要對得起這兩個字,就要不斷學習,精進業(yè)務,做到認真細致,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有一顆大愛的心。
從醫(yī)以來,曹麗芬積極跟進了解婦產科診斷治療的新成果、新動態(tài),不斷提高技藝。她對婦科良惡性腫瘤診治、復雜婦科疾病診治,婦科宮腔鏡及腹腔鏡診療技術、盆底功能障礙治療及相關盆底、外陰、陰道手術、女性不孕不育及婦科內分泌疾病的診治具有較深的造詣。對于產科嚴重合并癥、并發(fā)癥、疑難病例的診治,以及產科急、危、重癥的搶救和產科復雜手術均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用高明的醫(yī)術和崇高的醫(yī)德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用愛心守護初心
36年來,曹麗芬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一心撲在工作上,家、醫(yī)院兩點一線的生活未曾改變過。上世紀90年代,榆林人冬季取暖都是生爐子,常常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晚上一有手術,曹麗芬就要往醫(yī)院跑,遇到丈夫出差,擔心孩子一個人在家不安全,就只能讓兒子睡在醫(yī)院的值班室里。再后來,就連小區(qū)的保安也記住了醫(yī)院來接她的車牌號,不用問趕緊放行,知道這是來接曹大夫“救命”的。
一到門診,曹麗芬的眼睛里就全是病人、病情和處方,經常連水都顧不上喝,省去上廁所的時間,可以多看幾個病人。常常過了下班時間,可看著患者懇切的眼神,她又坐下了。中午,她匆匆吃兩口飯就又趕到手術臺,下午接著再上門診,仿佛她的體內總是有用不完的能量。
曹麗芬有一個習慣,每一次手術前,不管時間多緊張,必定會做好各項應急預案。她說:“醫(yī)院里沒小事,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可能出人命,絕不能怠慢馬虎。”正是憑著這份嚴謹認真,曹麗芬成為婦產科領域的權威。“只要是曹主任的手術,病人和我們都踏實。”年輕的醫(yī)護人員說。
2014年一名像足月孕的大肚子中年婦女來找曹麗芬,患者有巨大的子宮肌瘤,曹麗芬經過認真的術前準備,為她摘除了一顆15公斤重的腫瘤;一位產后大出血的患者,曹麗芬為她進行手術后又組織科室里的醫(yī)生獻血,整整忙碌了一夜,直到患者轉危為安;她也曾多次在患者來不及繳費的情況下,擔保先行救治……
有些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患者,常常因不愿意切除子宮而影響救治。曹麗芬總是耐心開導,穩(wěn)定病人情緒,再根據檢查情況,盡最大努力保住患者的子宮,讓她們的人生沒有遺憾。在患者的眼里,曹麗芬像是守護神一般,為她們的平安健康保駕護航。
團隊力量是無窮的
在同事的眼中,工作中的曹麗芬是一位嚴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傳遞著醫(yī)者的責任和初心;生活中的曹麗芬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大姐,對人知冷知暖,關心呵護。她非常自覺自律,別看資歷這么老了,但只要科室一有事情,她總是第一個沖上去。
曹麗芬說:“榆林人認可二院,我剛剛工作的時候很多人并不認識我是誰,都是沖著二院這塊牌子來的,我不能在自己手上把這塊牌子砸了,要讓更多的年輕人把這塊牌子保住、擦亮。”她認為,一個人能力再大,大不過一個團隊。只有把科室整體水平提高了,發(fā)揮所有人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她常常把自己學到的先進技術教給年輕人,注重人才的培養(yǎng)和科室梯隊的建設,在繁忙的臨床、科研和行政工作之余,總會千方百計抽出時間組織科室里的年輕人進行學術探討和交流。
如今,榆林二院婦科團隊,在曹麗芬?guī)ьI下,臨床和科研都嶄露頭角,僅2019年全科完成診治住院總人數2189人次,病床使用率達 92.6%,其中三級以上手術共1050例,占總數的70%,腹腔鏡手術共206例,宮腔鏡手術194例,宮腹腔鏡占總手術的26%。并開展三項新技術:利用自身組織骶主韌帶復合體與恥骨陰道肌交叉縫合治療盆腔臟器脫垂,尤其前盆腔臟器脫垂,有效率達98%;高位骶韌帶懸吊術:治療子宮脫垂;紅外生物效應治療儀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同時,在全市最先開展宮腔鏡手把手培訓班——“小宮腔,大世界”GESEA學習班,規(guī)范了宮腔鏡操作流程,使榆林市婦產科醫(yī)生的宮腔鏡技術大大提高。(劉予涵 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