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健康教育學院講師、心血管內科林冬銘醫(yī)生表示,寒露后氣溫越來越低,心血管疾病高發(fā)時節(jié)已經來臨,這類患者要時刻提防。
◆寒露后血壓更易“失控”
寒露過后,氣候由涼爽轉為寒冷,晝夜溫差又大,血壓容易“失控”。
多項研究表明,氣溫對血壓有明顯影響。當氣溫降低時,為維持正常體溫,全身血管明顯收縮,從而引起血壓升高。這樣的調節(jié)會讓血液濃縮,加大心臟負擔,減少心肌血液供應量。當血壓升高過快時,血管強烈收縮,容易導致斑塊不穩(wěn)定,也加大了心肌梗死風險。
另外,秋季氣候干燥,人體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體內缺水,血液黏稠度高,血流減慢,誘發(fā)腦中風、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意外。
林冬銘提醒,這段時間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保暖,尤其是老年人。俗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大家要及時添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露腳。
◆預防高血壓從少吃鹽開始
“從臨床情況來看,秋冬季節(jié),不論是新發(fā)患者還是血壓控制不穩(wěn)的老患者,都相對較多。”林冬銘說,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可以保持血管健康,盡可能遠離高血壓。
比如控制鈉的攝入。攝入過多食鹽是引起高血壓的因素之一,其中真正的元兇是食用鹽中的鈉。除了食鹽之外,鈉含量高的食物還有腌制食品、番茄干、零食等。
健康飲食結構對預防高血壓非常重要,美國營養(yǎng)學會專為預防高血壓設計了得舒(DASH)飲食法,這種飲食方法崇尚低鹽、低脂肪、以蔬菜和谷類為主的食物。如果你平時是個“肉食動物”,可以試著把每餐的食肉量減去一半或三分之一,盡量保證每周有兩頓飯食素,并在午餐和晚餐中各添加一份蔬菜。同時,要注意減少鹽分攝入,可以選擇其他香料調味。
◆自我監(jiān)測不能缺
家庭自測血壓對血壓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清晨血壓的管理。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腦中風大多集中于清晨高發(fā),加之這段時間是降壓藥物效果最薄弱的階段,很多藥物在這個關鍵時間段反而不能提供有效的血壓控制。因此,管理清晨血壓,對降低心腦血管事件風險意義重大。
在平時要養(yǎng)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最好每天定時定位測量2次。血壓不穩(wěn)定者一天應測四次血壓,分別在晨起時、上午10時左右、下午或傍晚、睡前。
降壓藥不是一吃就靈,這段時間患者一定要堅持服藥,還應定期到醫(yī)院找??漆t(yī)生進行評估,看看是否需要調整用藥。平時遇事避免焦躁,保持平和心態(tài)。
據《浙江老年報》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