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xié)委員、民建商洛市委會主委趙水利
□記者原登榮
農村飲水問題,既是生活問題,也是生產問題;既是生存問題,也是發(fā)展問題。解決農村飲水問題,就是保障農民健康,保護生產力。
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協(xié)委員、民建商洛市委會主委趙水利提案建議加大陜南貧困區(qū)縣農村安全飲水脫貧攻堅建設力度。她認為,我省陜南地區(qū)貧困區(qū)縣農村安全飲水問題異常突出,做好這一地區(qū)的飲水安全工作,是助力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重要一環(huán)。
趙水利以商洛市為例解析了陜南地區(qū)加大安全飲水脫貧攻堅力度的迫切性。她表示,截至2018年,商洛全市7區(qū)縣均為連片貧困縣,列入國家和省定貧困村共有701個,深度貧困村175個,按照《陜西省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guī)劃》及省市脫貧攻堅計劃,全市需解決104.46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人口48.85萬人。
“2019年,商洛市仍有208個貧困村需要安全飲水脫貧攻堅建設,除鎮(zhèn)安縣外的6個區(qū)縣要全部實現(xiàn)農村安全飲水脫貧摘帽退出,建設時間緊,難度大、任務艱巨。”趙水利認為,我省有關部門應加大集中連片貧困縣農村安全飲水脫貧攻堅建設投入力度,按照建設任務及難度予以傾斜。
趙水利建議,應落實區(qū)縣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機構建設,定性、定編、定崗落實經費和人員,全面開展區(qū)域內供水水質檢測工作,確保供水安全。同時,加大市、縣(區(qū))、鎮(zhèn)(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隊伍建設,落實管護主體,放開經營權,實行掛表收費,盤活供水資產,保障供水正常安全。
記者5月23日從省水利廳獲悉,2018年我省解決和改善了594.2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村3318個,貧困人口97.33萬人,飲水安全建設投資和解決人數(shù)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負責提案辦理的陜西省城鄉(xiāng)供水安全中心輿情信息科科長汪仁喜說,2019年全省計劃29個貧困縣摘帽、1921個貧困村退出、56.5萬貧困人口脫貧。“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加大對陜南地區(qū)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的督促指導力度和中省資金傾斜支持,安排陜南三市中省補助資金1.6億元以上;2019年水利部將安排部分中央資金用于補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維修養(yǎng)護,在具體資金分配時將給予陜南地區(qū)傾斜支持。”
汪仁喜表示,今年還將組織我省市縣水利部門精準核查年度脫貧任務飲水安全達標情況,逐村逐戶建立明晰完善的臺賬,確定建設任務清單,確保年度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持續(xù)推進縣級專管機構、運行管理辦法、維修養(yǎng)護基金“三個一”制度落實,加快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步伐,通過推廣“量化賦權”的試點成果,明晰工程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落實工程管護人員和經費,促進工程長效運行。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