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八輔”,陜西機場群網絡效應不斷增強
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連通國內外通航點205個,運營航線346條。 記者 袁景智攝
延安南泥灣機場推出圣地真情服務,推行“無紙化”便捷出行,讓旅客方便順暢乘機。 通訊員 高彥龍攝
截至6月4日,榆林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00.5萬人次,同比增長18.3%,增幅高于全國民航平均水平。 通訊員 吳楠攝
“新機場不僅設施齊全,周邊視野開闊,就連建筑風格也是陜北窯洞特色,這里已成為延安新地標建筑。”6月5日,61歲的歐陽華在延安南泥灣機場辦理值機手續(xù)。
歐陽華是一名老交通人,去年剛從延安市交通運輸局退休。他說:“這些年,延安機場的變化正是延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直觀體現。”自2018年11月8日正式投運至今年5月31日,延安南泥灣機場保障飛機運輸起降2433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3.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02.6噸,3項指標增長率分別達69.7%、62.1%和110.1%。
近年來,陜西以航空為抓手,加快形成“一主八輔”機場體系,并突破資源空間約束,促進人流、物流等加速聚集,實現了航空運輸與城市、產業(yè)發(fā)展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到‘十三五’末,我省在建及管理的運輸機場將達到8個。當前,陜西機場群網絡效應正在不斷增強。下一步,我們將加快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新改建安康、寶雞等支線機場,加快推進神木等一批通用機場建設,充分發(fā)揮干線機場與支線機場的聯動效應,為發(fā)展‘三個經濟’構筑空中大通道。”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程祥說。
新活力:空中驛站打造“最佳中轉”
?作為西北地區(qū)機場群的核心,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著力打造“中國最佳中轉機場”。“經西安·游中國·看世界”,依托區(qū)位優(yōu)勢和航線網絡,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聚集大量人流在此中轉集散。
6月12日,剛從拉薩旅游歸來的丁玲,正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中轉大廳辦理手續(xù)。丁玲對記者說:“從拉薩到上海沒有直達航班,我特意選擇在西安中轉時間較長的一趟航班,這樣我就可以感受古都風采,品嘗西安的特色美食。”
作為我國西北地區(qū)最大的航空樞紐,近兩年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以打造“中國最佳中轉機場”為目標,強化樞紐集散功能。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每年投入近3000萬元,先后推出15項中轉產品,全方位滿足中轉旅客“吃住行游”等多元化服務需求。
近年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中轉旅客大幅增長,平均增幅達35.2%。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連通國內外通航點205個,運營航線346條,其中連通“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30個城市,已經形成跨越五大洲、連接中東歐的國際航線網絡。
“從機場群的發(fā)展經驗來看,成熟的機場群一般由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區(qū)域樞紐和小型運輸機場等組成。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4465萬人次,在全國機場排名中居第七位,樞紐建設成效顯著,是西北地區(qū)機場群的核心。”盧程祥說,“經西安·游中國·看世界”,依托省內其他支線和通用機場,源源不斷的人流在西安中轉,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釋放出新活力。
新快線:“空中大巴”提升航空流量
?作為西北地區(qū)最大的支線機場,榆林機場開通“西榆快線”,每日航班量達16班以上,平均每小時一班,成為榆林旅客往返西安、中轉全國的“公交化”航空快線。
地處陜甘寧蒙晉五省區(qū)交界處的榆林,是陜西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與省會西安保持著高頻次的往來。然而,在陜西的地理版圖上,最北端的榆林與身處腹地的西安相隔500多公里。“這兩座城市之間沒有通高鐵,開車走高速公路得7個多小時。伴隨著榆林經濟快速發(fā)展,當地群眾對發(fā)展航空的需求十分旺盛。”榆林機場公司副總經理王艷林說。
為了滿足群眾出行需求,榆林機場與多家航空公司積極對接,成功打造西安至榆林航空快線,并推出多項面向旅客的優(yōu)惠措施。目前,“西榆快線”每日航班量達到16班以上,平均每小時一班,成為榆林旅客往返西安、中轉全國的“公交化”航空快線。
“‘西榆快線’的特點就是快,不僅要飛得快,地面服務保障也要快。”王艷林說,去年,榆林機場在神木市建立城市候機樓,開通大巴往返,減少旅客出行時間2個多小時,大幅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如今,依托高頻次的“空中大巴”和快速的地面保障,航空已經成為榆林人出行的重要方式。
“西榆快線”使榆林機場航空流量快速提升,市場吸引力不斷增強。隨后,榆林機場又著力打造“京榆快線”,引入海航、聯航投入運力,目前已實現日高峰4班,架起了榆林通往首都的“空中橋梁”。作為西北地區(qū)最大的支線機場,榆林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人次,實現了從小型機場到中型機場的歷史跨越。今年夏秋航季換季后,榆林機場新開烏魯木齊、大連、武漢、南昌航線,運營26條航線,通航點31個,航班日均76架次,高峰日旅客吞吐量達8075人次。
日趨完善的國內航線網絡形成后,榆林機場把目光投向了國際航線。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3月7日,榆林航空口岸臨時對外開放,榆林第一時間開通了直飛泰國曼谷和越南芽莊的兩條國際航線,3個月運輸旅客3.6萬人次,客座率達86.4%。
榆林市旅游協會會長樊金朋說:“榆林的旅游、民俗、美食、非遺等特色鮮明,隨著榆林機場航線網絡不斷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快速流通,不斷提升的航空流量大大促進了榆林經濟社會發(fā)展。”
新動能:“空-城”聯動助力區(qū)域發(fā)展
?作為我省首個采取PPP模式運作的通用機場,丹鳳機場依托當地資源優(yōu)勢,“空-城”聯動,在促進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6月3日10時46分,陜西鳳凰國際飛行學院的第一架鉆石DA-40飛機平穩(wěn)降落在丹鳳機場。這標志著“鳳凰飛院”安康至丹鳳常態(tài)化轉場運行正式開始。
“丹鳳機場距離‘鳳凰飛院’安康基地機場不遠,周邊環(huán)境較好,服務保障措施全,是航校轉場的理想目的地。同時,‘鳳凰飛院’常態(tài)化轉場飛行,對丹鳳機場而言,不論是飛行放量,還是航校影響力、加快提升專業(yè)人員保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丹鳳機場公司總經理龐學堅說。
“丹鳳機場投運以來,主要開展飛播造林、無人機飛行、低空旅游、直升機駕照培訓、科學試驗飛行等多種通航業(yè)務。”龐學堅說,去年,丹鳳機場啟動低空旅游業(yè)務,旅客乘坐直升機或固定翼從空中觀賞丹鳳縣城和棣花古鎮(zhèn),全年共保障各類飛行872小時。
作為我省首個采取PPP模式運作的通用機場,丹鳳機場是當地實施商於古道文化景區(qū)“空中一條線”——秦嶺飛行小鎮(zhèn)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丹鳳人文旅游品位、加快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去年10月26日,丹鳳機場開通丹鳳至運城的短途運輸航線,該航線填補了丹鳳乃至商洛航空運輸空白,成為西北地區(qū)首條跨區(qū)域飛行的短途運輸航線。“目前,丹鳳至運城航線已轉為定期航班,每周二、周四往返。隨著丹鳳機場的不斷發(fā)展,我們以秦嶺飛行小鎮(zhèn)為依托,吸引通航企業(yè)前來合作,助力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龐學堅說。
“隨著我國開放低空領域,政策性限制越來越少,通用機場發(fā)展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西部通用機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備戰(zhàn)說,公司將充分發(fā)揮航空資源整合能力,積極推進省內通用機場建設步伐,全面構建“干支通”一體的機場網絡體系,加快陜西通航產業(yè)發(fā)展。記者 蘇怡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