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考古發(fā)現(xiàn)、公眾教育和社會服務三位一體
選址南依秦嶺,東鄰香積寺,占地250畝
建筑面積36051平方米,投資約5.49億
設計單位的項目負責人為張錦秋大師
將全面展示解讀中國考古史和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
華商報訊(記者 馬虎振)全國首座考古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9月8日上午,開工儀式在西安市長安區(qū)文苑南路與南橫線交叉口東北角的項目現(xiàn)場舉行。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出席開工儀式,并宣布開工。
陜西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文利在致辭中表示,陜西考古博物館將依托陜西豐富的文物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先進的功能設計理念,創(chuàng)新科研和展示相結合的全新博物館業(yè)態(tài),在陜西這片考古熱土上打造高端平臺,全面展示解讀中國考古史和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通過普及考古知識、弘揚傳統(tǒng)文化,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貢獻力量。陜西省文物局黨組將貫徹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領導,努力把陜西考古博物館建設成為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
他介紹,除了開工建設的陜西考古博物館外,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改造提升等一批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中。
選址南依秦嶺 東鄰香積寺
據(jù)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介紹,陜西考古博物館的定位為集考古發(fā)現(xiàn)、公眾教育和社會服務三位一體、重點展示偉大的中華古代文明追溯過程的專題性博物館,先后被列為省重點文化工程、陜西文物事業(yè)“十三五”重點項目。2013年,項目建議書獲批,進入籌備階段。2017年,《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進入設計階段。2019年5月,獲得省發(fā)改委《初步設計批復》,進入報建審批階段。
陜西考古博物館選址南依秦嶺,東鄰千年古剎香積寺,占地250畝,總建筑面積36051平方米,估算總投資約5.49億元,建設周期720天。
考古博物館設計采取世界先進的生態(tài)理念,館舍建筑采用唐風建筑、園林化風格,與香積寺和秦嶺生態(tài)區(qū)融為一體。博物館內部按照科研和展示相結合的原則,分設“一館五中心”,包括了考古博物館、科技考古中心、資料信息中心、公眾考古中心、后勤動力中心及科研中心。
陜西考古博物館將與我省歷史類、遺址類專題博物館構成良好的互補效應,室內陳列將通過多種手段集中展示考古學家如何閱讀大地這本大書、如何通過豐富的地下物質遺存來解讀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的技術與手段、成果與認識,重塑古史,弘揚傳統(tǒng)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室外展覽將與景觀融為一體,以真實的古代人類遺跡、模擬考古及考古標本展示來解讀古代文明的探索方法及過程,鼓勵公眾參與,讓“小眾的知識變?yōu)榇蟊姷奈幕?rdquo;。
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為張錦秋大師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現(xiàn)場施工標牌顯示,設計單位的項目負責人為張錦秋大師。
工程概況介紹:陜西考古博物館項目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郭杜街辦周家莊村南,東臨南橫線公路、西臨文苑南路、東與香積寺相望。平面呈三角形,總體布局分為開放區(qū)和內部區(qū),館院一體,前館后院。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博物館、科研樓、信息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公眾考古中心、游客中心及后勤動力中心等相關配套設施。
總平面圖中的經濟技術指標顯示,地上建筑面積為30009.1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6041.90平方米,綠地率37.38%。機動車停車位554輛,其中地上小汽車快充停車位54輛,地上小汽車普通充電停車位107輛,地上小汽車普通停車位373輛,地上大客車建成充電車位8輛、地上大客車預留充電車位12輛,地上非機動車停車位610輛。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