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安女車主坐引擎蓋維權”成功后,中國汽車消費維權又誕生了一種新方式——“坐引擎蓋”式維權。
近日,在中國甘肅、湖南、廣東等地先后多位女車主爬上汽車引擎蓋哭訴汽車質量問題,冀望像西安女車主一樣得到輿論關注,進而推動問題解決。
有中國網友認為這是“借勢炒作”,但更多人認為這是積壓已久的“維權難”集中爆發(fā),不得已而為之。
多位參與坐引擎蓋維權的車主告訴媒體,他們之所以效仿西安女車主,是因為維權太難,想早點解決問題。正如西安女車主,維權之初也在找奔馳官方、打12315維權熱線、找當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但不是被搪塞,就是沒人管。
“維權難”是中國消費者長期面臨的難題。中國消費者維權的現(xiàn)狀是渠道單一、維權成本高、維權時間跨度長、難以引起重視。“維權無門”迫使消費者絞盡腦汁“花式維權”。
以汽車維權為例,有車主當眾砸毀瑪莎拉蒂,還有消費者用牛拉寶馬車游街,再到如今的女車主坐引擎蓋哭訴……無一例外,都是想通過“炒作”引起媒體和公眾關注。
近些年,中國汽車保有量高速增長,2018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4億輛。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產品投訴解決率卻逐年下降。全國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與咨詢信息系統(tǒng)錄入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汽車產品(含零部件)投訴解決率78.84%,2017年下降到68.88%,2018年這一數字再次下降至67.8%。
值得注意的是,原為高質量代表的奔馳、寶馬、別克、奧迪等國際品牌車,近些年“爭相”成為中國消費者投訴的對象。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數據顯示,涉及奔馳的投訴2018年大幅增長,共有550件,居被投訴各大車企第二位。這些品牌豪車被人詬病的“店大欺客”現(xiàn)象,在西安女車主維權過程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中國消費者維權何時才能不用坐引擎蓋、不用當眾砸車?何時才能不用絞盡腦汁通過“炒作”解決問題?時刻拷問著各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只有順利解決這一問題,才能讓消費真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支撐。
西安女車主維權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結果。其維權方式難以復制,終有一天“坐引擎蓋”式維權也將令公眾審美疲勞,喪失“引擎蓋”的“吸睛”效果,到那時消費者該怎么辦?
中國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以此事為契機,大力整頓市場秩序,完善、暢通消費者維權機制,讓消費者放心消費。不能讓“3·15”3月來,4月走。(王慶凱)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