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人都希望能夠重新安排節(jié)假日。兩會期間,關于休假的建議頻上熱搜,“建議春節(jié)假期延長為15天”“建議實行‘一三制’周休假”一度占領熱搜榜第一,此外還有哪些“休假”建議引發(fā)熱議,華商報今日向讀者重點呈現(xiàn)。
人大代表潘向黎:
建議春節(jié)假期延至15天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潘向黎提出了從防疫出發(fā)、延長春節(jié)假期到15天的建議。
潘向黎說:“過去歷屆代表曾有過建議,將春節(jié)法定假期由7天延長為15天。我贊成這個建議,但不是簡單的附議,而是認為在目前嚴防疫情不松懈,防疫管控常態(tài)化的形勢下,應該從降低防疫風險、保障國民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的層面著眼,重新考慮這個建議。”
潘向黎在《建議》中提出,結合現(xiàn)實情況傳統(tǒng)風俗、國民訴求和防疫需要,建議延長春節(jié)假期到15天。在潘向黎看來提出上述《建議》的主要理由包括解決長期存在的春運壓力、讓所有人安心從容地過年、保護春節(jié)文化記憶的厚度和溫度、促進消費、讓空巢老人感情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更好滿足、讓留守兒童和父母有更多的團聚時間等。
此外,潘向黎還提到兩個重要的理由:第一,為了防疫的需要,延長春節(jié)假期。如果春節(jié)仍然延續(xù)七天假期,則大量人口集中出行難以避免,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機場人員等場所人員必將大量聚集,防疫管控難度極大;交通工具內均存在相對密閉、乘客之間難以保持距離、洗手、消毒不便、長時間戴口罩難以保證等問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將面臨隱患,全國付出巨大代價和艱苦努力的防疫初步勝利的局面也會面臨新的考驗。延長春節(jié)假期,則全體國民可以錯峰出行,因為假期延長,則客流量可以平緩,在客運量不超負荷情況下,選擇出發(fā)時間、交通方式,甚至出于防疫考慮的路線變通,都將成為可能;在正??土髁糠秶鷥龋丝鸵膊拍鼙WC路上進行必須和適當的防護。這樣就將大大減少聚集性感染的風險。第二,疫情給人帶來生命和健康威脅的同時,難免也帶來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創(chuàng)傷和心理壓力。這時候,一個不再匆忙的春節(jié)假期,不但可以讓人得到充分的體力休整和情緒整理、真正感受親情的溫暖,更可以讓人從親人、朋友、家族、鄉(xiāng)土人情、年俗文化獲得巨大的感情慰藉和強大的心理支撐。有助于防范疫情之后心理問題大面積出現(xiàn)的社會風險,也有助于大多數人以積極、樂觀、堅韌、開闊的精神面貌去勇敢面對未知的各種情況,對國民心理健康的重大意義遠遠超越了“多放幾天假”的范疇,而將成為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國民重大福利。
政協(xié)委員朱鼎?。?/strong>
建議彈性安排春節(jié)假期
“此次疫情顯著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消費模式和習慣。通過此次公共衛(wèi)生事件,我們也需要反思過度聚集帶來的風險。”全國政協(xié)委員朱鼎健提出建議,國內應該對春節(jié)假期進行彈性安排,給地方和企業(yè)更多自主權,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春節(jié)前后錯峰出行。朱鼎健表示,在全國范圍內以億計的巨量人口在短短幾天時間內進行一次往返的“春節(jié)大遷徙”,這甚至被稱為“世界奇觀”。春節(jié)長假也因此帶來了交通等一系列的社會運轉組織的失序問題。另外,朱鼎健提及,春節(jié)“一刀切”集中放假可能還會增大傳染病的傳播風險、造成大眾“節(jié)后綜合征”,以及集體性停工加重企業(yè)運轉壓力等問題。“可以看出,全國統(tǒng)一集中7天春節(jié)長假,使各種影響和負面效應更加突出。”
人大代表劉希婭:
寒暑假分為春夏秋冬4個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說,目前每學年學生假期主要有兩個:為期30天左右的寒假和為期60天左右的暑假。兩個假期的時間都比較長,對家庭陪伴和家庭教育帶來較大挑戰(zhàn),特別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學生長時間居家而集中產生的親子沖突甚至引發(fā)學生心理問題,都反映出家庭教育親子陪伴的效果參差不齊。因此,她建議,將集中的寒暑假分散為春夏秋冬四個假期,每個假期從10天到30天不等,4個假期的總量不超過90天。
在她看來,這樣的話,一是可以減輕家長因長時間監(jiān)管孩子而帶來的家庭負擔;二是可以緩解因假期過長家長普遍把孩子送到補習班而帶來的對素質教育學校教育的負面影響;三是可以避免因學生在家學習生活與學校學習生活長時間脫節(jié)而帶來的新學期返校后的不適應;四是假期分散后家長有更多機會陪伴孩子旅行等,而增進親子感情;五是可以利用假期部分時間開展集中的職業(yè)體驗、勞動實踐、社會參與、生存體驗等,加強孩子的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
人大代表熊思東:
男性陪產假延長至38天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帶來了關于延長男性配偶陪產假期的建議。他認為,現(xiàn)在男性的陪產假太少了,應延長至38天,用于陪伴、照顧產婦產前孕檢建檔(1天)、圍產期7次產檢(7天)和產后產褥期(30天)
“為什么會有這個建議,我想有幾個基本的背景,一個是從醫(yī)院反映來的情況,現(xiàn)在高齡孕婦比較多,特別是實行全面二孩政策以后;第二個是由于生活工作的壓力,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針對這樣的一些特定情況,我想最好的陪護,除了醫(yī)護人員外,男性配偶的陪護是最貼心,也最能解決問題的。”
為了準備這份建議,熊思東查閱了大量數據。他認為,目前男性配偶在參與家庭育兒方面還存在較大缺位。針對陪產假權益,我國目前缺乏統(tǒng)一的全國性法律,各地執(zhí)行標準不一且普遍較短,從7天到30天不等。他建議,以立法形式規(guī)定男性配偶陪產假制度,延長陪產假的同時,加強監(jiān)督執(zhí)行。
“為什么是38天,也做了一些詳細的數據計算,這樣一來就是把產后陪護,延長到圍產期的維護;希望以人為本,能夠把這個條例很好地執(zhí)行,能夠作為一個全國性的政策,作為一個勞動部門,賦予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來推廣下去。”。
全國人大代表林勇去年提交了《關于夫妻合休產假的建議》,引發(fā)熱烈討論。今年,他繼續(xù)帶來了這一話題的建議:“二孩政策大大降低了用人單位對女性職員錄用的概率。”他認為,全面二孩政策對女性就業(yè)和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可能會產生影響。而爸爸只有7-30天不等陪護假,完全不足以分擔照顧家庭的職責。林勇建議,夫妻合休產假,并有計劃、分步驟延長男性休假天數。將陪產假與產假合并,由夫妻合休。男女雙方均可在法定產假基礎上申請延長假期至365天(夫妻雙方休假合計);在法定產假后的休假期間,按照全額工資的75%發(fā)放工資,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和人力壓力。
政協(xié)委員喬旭:
建議“一三制”彈性周休假
習慣了周末雙休日,多一種選擇會怎樣?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南京工業(yè)大學校長喬旭建議,實行“一三制”彈性周休假制度。5月23日,喬旭委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全年周休日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鼓勵單位將相鄰周末雙休日“二二制”,調整為小周末公休一天、大周末公休三天,形成“一三制”彈性周休假制度。“總休假天數沒增加,但這樣調整后每月可以有兩個三天的小長假了,回老家看看父母,去附近度假旅游,都非常適合。”喬旭說。
喬旭委員介紹,節(jié)假日小長假制度保障了公民休息權,提升了幸福感與獲得感,有效拉動了內需。但目前的集中休假模式已出現(xiàn)一些弊端,比如交通擁堵等公共服務壓力較大,人流扎堆、景區(qū)超載等導致個人體驗品質不佳。“三五日的小長假、黃金周時間更寬裕、出行更有利,但一年難得幾回;大量的雙休日假期時間上相對局促,難以充分利用,難以撬動經濟。”喬旭委員說。
那么,周末彈性公休要具體怎么調呢?喬旭委員建議,要明確科學制度設計。全年周休日總量不變,將周休假“二二制”調整為“一三制”,即周末休息一天和三天交替進行,地方或單位、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大小周末構成方式。既保障公共休假制度的剛性約束,又呈現(xiàn)出每周都有百姓度"三天小長假"的局面,更好滿足大眾個性化需求。
喬旭委員提出,要提供有效制度供給,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發(fā)布“一三制”彈性周休假的原則性規(guī)定,并預先試點運行;充分發(fā)揮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lián)席會議制度,協(xié)同各相關部門修訂配套的假期政策,形成各政府層級的協(xié)調聯(lián)動機制;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出臺具體規(guī)定。
此外,這一彈性休假制度的調整還要強化配套制度建設。喬旭建議,要加強科學管理,建立職工輪崗、周休假規(guī)劃報備等制度;提升景區(qū)管理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等假期社會管理工作;健全權益保障機制,發(fā)揮勞動監(jiān)察部門、工會對休假權益的保障作用。
對話
周末彈性休假可行嗎?
針對周末彈性休假的制度設計、可能性和意義等問題,記者對話喬旭委員,他表示,此舉在當下有著特別的意義。
記者:實行周末“一三制”的同時,您覺得“二二制”還需要保留嗎?
喬旭委員:當然可以選擇,想改的單位就改,不想改的就不強求。這樣公眾可以多一種選擇。
記者:對這個提案,您此前進行過調研嗎?
喬旭委員:查過資料,也征求過部分人員的意見。
記者:您覺得周末公休假期彈性調整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喬旭委員:國際上多國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制度都是可以借鑒的,比如法國建立了"假日搭橋"制度,如果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只差一天,假日和周末可以連在一起休息。德國的很多節(jié)日,各州、個人可以自行分拆安排休假日期。
國內的彈性周休假制度其實也是有政策和實踐基礎的。我國法定假日已達115天,處于世界中上水平,考慮社會經濟發(fā)展,在不增加假日總天數的情況下,更應側重優(yōu)化假日結構,充分釋放假日經濟潛能。我國上世紀90年代曾實行大小周末制度,有一定社會基礎,而新冠肺炎疫情后出于拉動消費的考慮,國內多地也紛紛出臺相關細則,探索新休假模式。
記者:彈性周休假制度有哪些意義?
喬旭委員:研究發(fā)現(xiàn),周休假單位時間每提高10%,有望提升國內旅游消費2.3%,刺激效果明顯。實行彈性周休假制度勢必對拉動消費帶來溢出效應,有利于旅游、文化、體育、健康、教育培訓等幸福產業(yè)的發(fā)展,為疫情之后中國經濟快速恢復注入強心針,也有利于助推健康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等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
與此同時,通過這種休假制度,均衡人流分布,提升資源效益。變高度集中的黃金周為每周(對個人為每兩周)都有小長假的常態(tài),能避免長假人滿為患、平時冷清的忙閑不均現(xiàn)象,提升旅游資源利用效率。
還可以緩解交通壓力,保障平安出行。彈性周休假引導人們錯峰出行,拉低交通波峰波谷落差,有利于緩解交通與安全壓力,提升公共產品質量。同時,提高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和諧。為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探親提供便利,為家庭活動提供更豐富的時間和形式選擇,對促進社會和諧、提升百姓獲得感具有深遠意義。
落地
安康倡導周末2.5天彈性休假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江西率先出臺硬核舉措提振旅游消費,二季度試行周末2.5天休假,周五下午進景區(qū)門票半價。為了更好地刺激消費,有的省份還同時安排了消費券或“周五下午景區(qū)門票半價”等配套政策。4月24日,陜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網站發(fā)布消息稱,要落實帶薪休假,倡導周末2.5天彈性休假,彈性休假人員憑當期市域內500元以上合規(guī)餐飲酒店景區(qū)消費發(fā)票請銷假。
一時間,“2.5天休假”重回受眾視野。早在2016年,陜西省政府辦公廳就公布了23條實施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yōu)化夏季作息安排。有條件的行政、事業(yè)、企業(yè)單位可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實行2.5天的周末休假方案。重慶、甘肅、遼寧、安徽、貴州、福建、浙江和廣東等多個省份也先后出臺鼓勵2.5天休假的意見。
實際上,“2.5天小長假”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15年。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首次直接談及優(yōu)化調整休假安排,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yōu)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這也是“2.5天小長假”第一次出現(xiàn)在國內公眾的視野中。
人大代表王雁:
按工齡計增帶薪年休假
全國人大代表王雁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按工齡計增帶薪年休假天數,上限為20天。職工累計工作滿1年的,年休假5天;從第2年起,累計工作時間每滿2年,年休假增加1天;職工享受年休假天數上限為20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人大代表黃細花:
建議節(jié)日置于假期中間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建議優(yōu)化節(jié)假日安排,使其更加人性化。她建議,對于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等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考慮將節(jié)日當天置于節(jié)假日中段,以便人們闔家團圓或祭奠先人,避免出現(xiàn)中秋節(jié)和清明節(jié)位于假日最后一天,出現(xiàn)匆忙返程的情況。 本組稿件綜合澎湃新聞、中新網等
網友熱議
@qinger001123:支持。要實實在在的15天。不要調休。
@TOYBIYS:15天可以,但是不想是調休這種形式的。
@你曾是個少年i:希望不是休15天借10天,別調休就行。
@山中月:只要能發(fā)工資,對休假很向往,但是問題來了:天天上班領導記不住,休三天假領導馬上記住了!
@夜半臨深池:當休假成為常態(tài)化,哪有錢消費?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前三后四:休假機制是給國企事業(yè)單位制定的,私營企業(yè)能保證雙休的都算良心老板!
@有村架純的男朋友:真想靠節(jié)日少上班嗎,不如辭職。
@YoonJae702we:搞個調休連續(xù)上10天8天班?拜托放過我吧。
@如故sun:如果要調休的話那還是算了吧,節(jié)假日在哪天對我來說我都無所謂,只要別調休,調來調去的,放假回來之后連著上班是真累。
@榡初:求求別放假了,別調休了,放假的時候無償值班,調休的時候正常上班,有個正常雙休日都是個夢了,只會讓人越來越累,連上半個月誰頂得住!
@軟薇子:一、春節(jié)放15日;二、取消調休制度,放真實數量的假;三、落實帶薪假期制度。如要實行彈性休假,請把十一和五一的假期也取消,一樣的過度聚集,被詬病多年的黃金周確實擾民,也是大遷徙一樣。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