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標本兼治的西安護城河水質已達到準三類。 李明 攝
隨著日前西安護城河景區(qū)“西門-北門-東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的竣工,總長度為14.6公里的護城河景區(qū)提升改造工程已全線完工。在提升改造中,對護城河水體的治理,成為整個工程的重要內容。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西安城墻管委會通過科學設置中水和地表水比例、修建排污暗渠、改建截污箱涵、設置水壩、投放可凈污的魚類和蚌類、水生植物等,切實提升了護城河水質。從日前持續(xù)多日的監(jiān)測結果可以得知,護城河水質優(yōu)于四類、達到準三類的水準。
雨污水和景觀水各走各道
多年以來,雨污水收集、防汛調蓄一直是西安城墻護城河的主要功能,接納的雨污水管道有上百條,承擔著城區(qū)34余平方公里的“排污重任”,這不僅給護城河的防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使得護城河水質不斷反復被污染。
護城河景區(qū)提升改造工程總設計師農曉英告訴記者:“要確保河水水質,需要標本兼治。首先要最大程度實現(xiàn)雨污水和景觀水的分離。在改造中,我們在河道兩側修建排污暗渠的同時,又改建截污箱涵進行防護,將景觀水和雨污水隔離開來,讓不同的水體各走各的道,用科學、系統(tǒng)的措施提升護城河的水質。需要給市民朋友說的是,護城河的防汛功能是第一位的,預留庫容的西北角在汛期的水質可能會有所降低,這是防汛的需要,也是正常現(xiàn)象,待汛期過后,水質將會逐步恢復到設計的標準,不會影響到護城河景觀水質。”
凈化水質舉措多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西安城墻護城河水是相對封閉的一個水體,如何讓河水流動起來呢?農曉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護城河東南角最高,西北角最低,為了讓水流動起來,我們在不同位置設置了大小不同的水泵,比如我們在西北角就設置有一處大型水泵,把最下游的水通過水泵打到最高的東南角,然后讓水從東南角自然流淌過來。而小的水泵則改善局部區(qū)域的水的循環(huán),大、小循環(huán)一起作用,讓河水流動起來變成活水。同時我們也對進入護城河的來水水質提出要求,除了大峪水庫的地表水之外,還有就是符合標準的中水。要說提升水質,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部引入地表水,但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而節(jié)約用水又是我們國家水治理的主要內容之一,所以我們經過反復測算,最后確定下來,引進來的地表水占40%,中水則占到60%,這樣一來,既節(jié)約了水,又能提升護城河水質,應該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記者在護城河景區(qū)看到,水面上有許多類似噴泉的設施。工程項目負責人焦波解釋說:“這是曝氣機。就像養(yǎng)魚需要給魚缸補充氧氣一樣,我們通過曝氣機讓周邊的水上下循環(huán),既為水下補充氧氣,也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長。”
與此同時,為凈化水質,農曉英團隊還通過多方考證,在河水里設置了許多6平方米大小的水生浮島,“我們計劃最終要放100多個浮島,浮島上植有金錢草、香蒲、菖蒲、黃花鳶尾、梭魚草、千屈菜等,這些草的草根會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同時還投放有鰱魚、環(huán)棱螺、背角無齒蚌、青蝦、水蚤等濾食性魚類、蚌類等,這些魚不吃水草,卻對水質會起到好的凈化效果。”農曉英告訴記者。
一個個巧妙的凈水舉措,讓西安城墻護城河水的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經過日前多日的連續(xù)監(jiān)測,護城河水質優(yōu)于四類、達到準三類水準。水清氣爽的護城河景區(qū),在歷經17年持續(xù)不懈的努力改造之后,以最美的一面呈現(xiàn)在市民游客面前。(雷縣鴻)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