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无码视频免费看_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看国语版_A人片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劉紀榮:黑陶就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2020-11-30 08:50:00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11月25日,剛下過一場大雪,雪水從劉紀榮家的屋頂上緩緩滴落下來,燒窯旁的積雪融化成一潭水,院落的水池里結了薄冰。劉紀榮從屋里拿出一把镢頭走到門外,一人去往五陵塬上刨挖用于制作黑陶的紅膠泥。...

  劉紀榮在進行浮雕雕刻

  □ 實習記者 劉凡銆 文/圖

  11月25日,剛下過一場大雪,雪水從劉紀榮家的屋頂上緩緩滴落下來,燒窯旁的積雪融化成一潭水,院落的水池里結了薄冰。劉紀榮從屋里拿出一把镢頭走到門外,一人去往五陵塬上刨挖用于制作黑陶的紅膠泥。

  今年71歲的劉紀榮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從藝54年來,他幾乎每一日都在傳承黑陶技藝中度過。至今,他已制作出5000余件、3000余種黑陶作品,教授過的學徒有2000余名,是“陜西黑陶第一人”。

  ◆披星戴月行夜路

  五陵塬坐落于咸陽市劉家溝到柏家咀一帶,在秦朝時期,這里就是制作日用生活陶器的制陶區(qū),劉紀榮就住在五陵塬下的許趙村,自六歲起與父親學習制作黑陶的技藝,用泥巴捏一些人物和小動物。十歲時,他學會了在面缸上刻畫,漸漸地,他對繪畫與雕塑也產生了興趣,經常用毛筆在宣紙上畫古書中的人物,用煤氣燈燒制小物件。

  “陶是遠古人類經由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標志。”劉紀榮說,黑陶誕生于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是在燒制的最后階段,從窯頂加水使木炭熄滅產生濃煙,在煙熏之下而制成的黑色陶器。有“薄如紙”“硬如磐”“亮如鏡”“黑如漆”的美譽,要歷經選土、采土、晾曬、洗泥等27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泥土必須選用富含礦物質的紅膠泥,燒制的時間在20個小時左右,燒制的溫度為900多攝氏度。

  16歲起,劉紀榮忙完農活就待在家里研究制作黑陶的工序,清早起床后在村子周圍的塬邊遍地尋找、刨挖紅膠泥,雕刻前在頭腦里設計無數(shù)種黑陶的造型,不斷訓練刻刀劃在陶罐上的力度,以及拉胎時提、壓、拉的手法。終于在他30歲那一年,用了半個月時間成功燒制出了第一件黑陶作品影刻乾坤瓶。

  “黑陶最大的特點是又黑又亮,它就像一顆星星一樣,在黑夜里指引著我走向黎明。”劉紀榮說,上世紀60年代末,陶制品開始被更加輕盈的洋瓷和塑料制品替代,陶器淡出人們的視線,燒窯也隨之滅絕。“一直以來,制作黑陶就是我的使命,如果黑陶消失了,那么我整個人也就黯淡無光了。”1982年,他撿拾了一些舊磚塊,用泥土粘合后建造了小型的燒窯,1993年,他又在自家的院內建造了更大的燒窯,一直用其燒制黑陶至今。

  ◆大自然的饋贈

  為了發(fā)揚黑陶文化,劉紀榮開始在瓶體上雕刻國畫,經在燒制后的殘次黑陶上多次試驗后,獨創(chuàng)了啞光影刻技法,由此種技法雕刻而成的黑陶更具厚重感與深沉感。

  1999年,劉紀榮耗時一個多月雕刻出高63厘米、重約3公斤的寶鼎,其由蓋子、瓦沿大小兩件、直筒大小兩件、底部和香爐八大件構成。而后,他又手工制作出龍柄雞首壺、九龍瓶、昭陵六駿等工序復雜的代表作品。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他的黑陶作品被全球30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黑陶愛好者收藏。2006年開始,他的黑陶作品常年在大唐芙蓉園非遺展、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展出,遠銷海外。

  1993年,劉紀榮在咸陽市正陽鎮(zhèn)紅旗工藝廠教授學徒做黑陶,每日都要做出一件作品,只有在學徒吃飯的時間,他才能休息。隨后他又輾轉去了戶縣玻璃廠、北京彩陶工藝廠等地方繼續(xù)傳授黑陶技藝。

  2013年,劉紀榮擔任陜西服裝工程學院季羨林國學院黑陶研究所所長,研究和傳教黑陶文化。多年來,他白天教學,晚上在《中國工藝大辭典》《現(xiàn)代陶藝設計》等書籍上查閱資料,剪下黑陶類別的圖片粘在本上,從黑陶的歷史淵源、民間故事、歷史人文、制作步驟方面著手,寫了五本教學書。

  2016年8月,劉紀榮設計了一件高65厘米,瓶體上刻有2000個孔,厚度僅有3-4毫米,最薄處只有1毫米的陶瓷鏤空梅瓶,他每鏤刻完一個孔,都要長呼一口氣。“雕刻時,我感受不到拂面而來的夏日涼風,也聽不見蟬鳴聲。”他說,雕刻的力度必須適中,越刻到后面,刻得越慢,稍有不慎就會毀掉整件作品,在制作了一百多件之后,最終僅成功了一件。

  在劉紀榮心里,現(xiàn)代工業(yè)制陶少了一份陶器原始的靈動感,從16歲制陶至今,他一直堅持手工制作。“黑陶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歷史延續(xù)下來的藝術品,我在制作時能感受到它的每一個呼吸,黑陶就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劉紀榮說。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劉紀榮 黑陶制作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