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鄭昕
炎炎夏日,在灞河之濱的西安奧體中心,健身群眾絡繹不絕。去年全國十四運會和殘?zhí)貖W會的主火炬塔“復興之火”如今已經從體育場內移至場外。21米高的塔下,14根刻著十四運會冠軍手印的榮譽柱一字排開。繞著有“長安花”之稱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慢跑一周,再和蘇炳添、全紅嬋來個“擊掌”,成為古城市民的健身新時尚。
唱響“全民全運、同心同行”口號的十四運會已落幕8個多月,全運紅利仍在陜西持續(xù)釋放:體育設施建設步上新臺階,科學健身觀念不斷革新,賽事活動更加豐富,群眾體育的熱潮正翻涌在三秦大地。
6月1日起,西安奧體中心的外場區(qū)域與體育設施向市民開放,其中體育場內場在端午假期也迎來健身群眾。短短十天,西安奧體中心接待的健身者就達6萬人次。
10日上午,西安市首屆社區(qū)運動會拉開帷幕。直到今年11月,古城群眾根據(jù)自身需求,在家門口就能比拼25項妙趣橫生的比賽。“我參與、我健康”的主題,成為全民全運理念在“后全運”階段的延續(xù)。
在陜西“東大門”韓城市,“全運遺產”同樣服務著健身群眾。在完成全運會柔道比賽任務后,韓城市體育館再一次提升設施設備和信息化水平,不僅舉辦了多場比賽,目前還以低收費向公眾開放。近半年來,主副兩館的籃球、乒羽等項目場地一位難求。
“圍繞這座全市重要的體育設施和珍貴的‘全運遺產’,打通老百姓參與體育賽事活動的堵點和痛點,韓城市的全民健身水平前進了一大步。”韓城市文旅局副局長韓林生表示,近年來韓城市累計舉辦各項群眾體育賽事活動60余場、吸引10萬多人次,推動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群眾占總人口比重達到43.9%。
從緊鄰黃河的韓城跨過關中平原,來到秦嶺腹地的陜西山陽縣,這里雖未承辦全國運動會比賽,但不落幕的“全縣運動會”正如火如荼進行著。
9日一早,記者走進山陽縣體育運動中心,廣場上各個年齡段健身群眾組成方陣,互不干擾地跳著廣場舞、打著太極拳。乒乓球清脆的彈地聲與泳池里教練的哨音,不時從室內傳出。
“上個月底才結束初高中籃球賽,縣群眾足球聯(lián)賽馬上又要開打。”山陽縣體育運動中心主任程曉霞指著正奔跑在綠茵場上的少年說,“這些孩子都是高三畢業(yè)生,憋了半年多沒踢球,高考結束那晚就打電話來借場地。”
與許多秦嶺縣城一樣,山陽也是“兩山夾一川”的格局,沿山、沿河健身步道已修通近30公里。從“心臟”縣體育中心向外發(fā)散,依地勢而建的綠道就如同四通八達的血管,為縣城15萬群眾傳遞去健身養(yǎng)分。
“吃六年降壓藥抵不上鍛煉六個月。”大清早就走上山打起八段錦的山陽縣56歲居民王波告訴記者,高血壓跟了自己十多年,從今年開始他調整飲食與睡眠、每天堅持早起爬山,上個月還花98元買了八段錦網課習練,現(xiàn)在血壓已經穩(wěn)定降了下來,頭暈氣喘問題也大為緩解。
王波說:“縣上的健身條件越來越好,現(xiàn)在我們走出家門十分鐘就能找到鍛煉的場地。”
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成效明顯,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日益豐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深入實施……全運會的成功舉辦,為陜西描繪出全民健身發(fā)展新圖景。近日,《陜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印發(fā),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2021年的1.97平方米提升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的比例從“十三五”期間的43%達到45%以上,社區(qū)15分鐘健身圈實現(xiàn)全覆蓋。
陜西省體育局副局長徐鵬表示,陜西體育在經歷十四運會的成功舉辦后踏上鞏固拓展成果、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新起點,如何讓健身群眾享受更科學便捷且適合于自己的健身服務,成為“后全運”時期三秦體育人的奮斗目標。
“陜西將繼續(xù)堅守體育為人民的理念,推動各項群眾體育政策落實落地,構建起更高質量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做自己身心健康的主人。”徐鵬說。
(新華社西安6月10日電)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