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年獻出11個成年人血量
張增賢
“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沒想到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正在周至縣甘峪灣衛(wèi)生院健康扶貧的張增賢在電話中謙虛地說。今年54歲的張增賢是西安市胸科醫(yī)院檢驗科一名普通醫(yī)生,從1998至今21年來共獻血91次,獻血量相當于給11個成年人換了全身血。同事將消息在網(wǎng)上發(fā)布后,引起網(wǎng)友關注,大家紛紛為“獻血達人”張醫(yī)生點贊。
“你看這些大大小小的小紅本,都是張增賢的寶貝。”采訪中,張增賢的同事拿出一張照片讓記者看,上面是同事為他的獻血證拍的大合影。記者了解到,累計獻血8000毫升,可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這樣的榮譽,張增賢獲得三次。每個“無償獻血證”上,最多可以登記三次獻血記錄,這樣的小紅本,張增賢收藏了44個。做好事難,能堅持做一件好事更難。然而張增賢做到了,從1998年至今,他堅持獻血21年。這21年里,累計獻血91次,獻全血11次3800毫升,獻血小板80次81個治療量。一個成年人全身的血液總量約在4500—5000毫升,張增賢無償獻血的總量相當于給11個成年人換了全身血。
張增賢常說自己只不過是一名平凡的檢驗科的醫(yī)務工作者,但在外人看來,卻是有一顆不平凡的心。上世紀90年代初,醫(yī)院來了一位需要做外科手術的患者,因為病情的特殊性,當時手術的備血已全部用完,而血站的血液也已經(jīng)告急。在這危急關頭,醫(yī)院號召大家積極為患者捐血,張增賢毫不猶豫地跟其他同事一起參加了獻血,為病人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通過這次獻血,張增賢深刻地體會到關鍵時刻小小的一袋血液對于危重病人的重要意義。但在那個年代,人們普遍缺乏對于獻血的認識,甚至誤以為獻血會對身體產(chǎn)生危害,因此獻血的人很少。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張增賢開始萌生出定期獻血的想法。從最初擔心家里人反對,自己偷偷獻血,到后來每半年時間獻一次全血,只要時間一到,他都雷打不動去血站獻血,時間長了,血站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了。
2006年以后,獻成分血開始普及了,成分獻血對獻血者身體要求更高,間隔時間比起全血也大大縮短。為了能讓身體盡量滿足獻成分血的各種嚴格要求,張增賢加強身體鍛煉,健康作息,健康飲食,開始了一月一次的血小板獻血,繼續(xù)著自己的獻血之路。“我想我會一直這么走下去吧,就像伴隨了多年的一個老朋友或者是多年形成的一個習慣,直到有一天,我的身體不允許了或者是不達標了……”張增賢說。
就這樣從1998年到現(xiàn)在,張增賢默默堅持獻血二十一年,多次獲西安市無償獻血獎。他不但自己獻血,還影響著身邊的人,他常說,獻血可以促進血細胞更新,又能激勵自己鍛煉身體,既是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了身邊人,包括所在科室的很多人都去參加了無償獻血,還獲得了市里頒發(fā)的獎牌。 文/記者 張黎娜 圖/據(jù)西安市胸科醫(yī)院網(wǎng)站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