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行動
根治農民工欠薪問題
我省抓源頭抓重災區(qū)
目前,針對拖欠工程款引發(fā)的拖欠工資問題,我省改革完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由原施工單位繳納改為建設單位繳納,從源頭上預防因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引發(fā)的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另外,從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工程施工發(fā)包與承包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將從源頭上有效地推動解決當前建設領域“建筑亂象”,從而對下游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起到積極作用。
針對施工總承包企業(yè)工資支付責任不落實問題,陜西省政府出臺的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明確,施工總承包企業(yè)的每個施工項目部必須配備專職農民工管理人員,監(jiān)督勞務和專業(yè)分包企業(yè)依法招聘農民工,依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工資支付時間、工資結算辦法、工資支付方式等事項。同時明確勞務和分包企業(yè)不得通過自然人身份的“包工頭”層層代發(fā)工資,縮短工資支付鏈條,從制度上杜絕“包工頭”攜款逃匿的現象。 華商報記者 肖琳
陜西故事
解決層層轉包、管理不善導致欠薪
總承包先行支付農民工工資
今年1月8日至10日,陳永福、潘傳剛等14名農民工到山陽縣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投訴,反映山陽縣某項目四川籍包工頭周峰拖欠他們5.8萬元工資。經當地勞動保障監(jiān)察部門調查,該項目經層層轉包,粉刷工程勞務分包給了自然人周峰。周峰組織陳永福、潘傳剛等14名農民工于2018年5月25日至7月15日完成粉刷作業(yè),周峰給14名農民工核算了工資,因包工頭低價承包、管理不善,導致承包虧損,只支付了部分工資,剩余工資給農民工打了欠條,共計拖欠14名農民工工資5.8萬元,承諾年底前全部付清。
山陽縣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依據《陜西省建筑施工企業(yè)農民工工資支付辦法》,責令施工總承包企業(yè)先行支付農民工工資,1月10日下午,施工總承包企業(yè)在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辦公場所,現場支付了14名農民工工資5.8萬元。 華商報記者 肖琳
陜西行動
確保有條件的貧困戶至少有1個增收產業(yè)
2018年,我省扎實推進脫貧攻堅,省級財政扶貧資金投入30億元,增長30.4%,其中對深度貧困縣投入增長50.5%。精準實施產業(yè)扶貧、就業(yè)扶貧,著力打造“3+X”農業(yè)特色產業(yè)體系,23個縣、104.5萬人即將摘帽脫貧。全年貧困人口轉移就業(yè)28.8萬人,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率99.4%,新改建農村公路1.2萬多公里,蘇陜扶貧協作項目帶動18萬人脫貧。
2019年,將聚焦深度貧困,切實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實現56.5萬人脫貧,29個貧困縣摘帽。大力實施產業(yè)就業(yè)扶貧,確保有條件的貧困戶至少有1個增收產業(yè),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穩(wěn)定就業(yè)。繼續(xù)做好生態(tài)、教育、健康、社會保障等扶貧工作,實施貧困地區(qū)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推進蘇陜扶貧協作。 據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
陜西故事
皮具護理店開起來 生活更有奔頭
這一年多,陜西扶風召公鎮(zhèn)吳家村貧困戶王小剛沒忘記那些借錢資助他開店的好心人。
2017年6月8日,華商報駐村調研精準扶貧工作的記者李勇剛通過朋友圈,為有皮具護理一技之長的貧困戶王小剛籌資,幫他實現開店愿望并取名“王小剛皮具護理店”,主營洗鞋、擦鞋、修鞋、保養(yǎng)等。
因媒體連續(xù)報道,位于扶風縣佛都廣場的“王小剛皮具護理店”一開業(yè),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過經營一年有余,王小剛認識到,要做好生意,光有一點點名氣遠遠不夠。“全扶風縣城有4個同類型店鋪,其他3家都比我開得早,顧客基礎好。這一年多,為‘拉攏’顧客,我也想了很多辦法,上街發(fā)宣傳單、辦會員卡打折且按充值金額減免等。淡季時我坐在店里大半天接不到單子時,心里很急,所以不由自主走到店門口,盯著過往行人的鞋,看誰的鞋臟、誰的要補,‘精準’推銷,有時還真有用。”
問起收入,王小剛還有些不好意思:“第一年掙的算下來跟房租差不多,一萬多元。慢慢來,把技術先練好。”畢竟曾在幾個專業(yè)的皮具護理店打過工,王小剛在技術方面頗有自信。比如,皮衣的無痕修復、網面運動鞋換網這些難度技術稍大的活兒,他說自己幾乎游刃有余。
父親離世,自己因病無法干重體力活。王小剛特別感謝60多歲還整天下地干農活的母親,他期待用手藝致富,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扶風縣委農工部統籌辦副主任宋宏科說:“2018年10月,王小剛脫了貧。他因一技之長及各類扶貧政策的扶持,成功創(chuàng)業(yè)成了脫貧典型,也激勵著更多的貧困戶去學習自己的一技之長??h上會一如既往給像王小剛一樣有干勁的貧困戶支持和鼓勵。比如,2018年,給王小剛發(fā)放的創(chuàng)業(yè)補助、產業(yè)補助各5000元等,支持他們加油干!”王小剛也感謝各類扶貧好政策。“我愿意無償培訓更多的貧困戶,和他們一起脫貧致富。”對于未來,40歲的王小剛有更多期待。 華商報記者付啟夢
陜西數據
我省貧困地區(qū)農村居民收入突破萬元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獲悉,2018年,陜西貧困地區(qū)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67元,同比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9%。
數據顯示,陜西省貧困地區(qū)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1.2個百分點,收入水平達到全省農村居民收入的91.6%,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與全省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另外,2018年,陜西貧困地區(qū)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250元,同比增長12.8%,消費支出增長快于收入增長。從消費八大類看,呈現“七升一降”的態(tài)勢。 據新華社
■要根治農民工欠薪問題,抓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guī)。
■健全農村流通網絡,支持電商和快遞發(fā)展。
■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對拖欠企業(yè)的款項年底前要清償一半以上。
■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
■今明兩年要解決好飲水困難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
■推進“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設美麗鄉(xiāng)村。
■推廣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成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