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wǎng)訊(康佳慧)最是一年春光好。谷雨剛過,土地松軟,薛世飛就開著自家的農(nóng)機具,在田間地頭忙了起來。晌午過后,農(nóng)閑之余的薛世飛還會彈幾曲三弦,低回宛轉(zhuǎn)的曲調(diào),響徹在白于山區(qū)的山峁臺塬之間,彈到興起時,他還會跟著哼唱兩句,滿面歡足,再也沒有了多年前的愁容。
今年49歲的薛世飛是定邊縣樊學鎮(zhèn)孟咀村人,24歲時,命運給了這個年紀輕輕的陜北青年致命的打擊,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了3歲的女兒和尚在襁褓的兒子。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還有年邁多病的雙親,苦難的日子讓薛世飛第一次感受到了絕望。“兩個娃娃那么小,我不到30歲,就又當?shù)之攱?,還有我的父母雙親要照顧,那時候是真的苦,日子太難了。”回憶起當年的苦日子,薛世飛語氣沉重。
但生活總要繼續(xù),這個骨子里堅強、勤勞的陜北漢子沒有向厄運低頭。他在種田之余還去鄰村井場打零工,盡自己所有的力量來維持生計。但眼看著兒子就要上大學,靠著幾畝薄田和沒有保障的零工收入,根本無力負擔。就在薛世飛一籌莫展的時候,精準扶貧政策讓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看到了希望。“就像是一場及時雨,精準扶貧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有國家的好政策,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地干。”薛世飛志氣滿滿。
2013年,薛世飛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干部與“四支隊伍”人員多次入戶了解他的實際困難,與他共同商討幫扶措施,考慮到他因缺資金無法發(fā)展壯大種養(yǎng)殖業(yè)時,政府為他提供了5萬元的小額信貸,還免費為他發(fā)放種子、薄膜和肥料等,同時將他家納入低保貧困戶,并聘用他為村里的生態(tài)護林員,每月有一筆固定的收入,勤勞自強的薛世飛承包了300畝地,種植玉米和蕎麥,一年下來,薛世飛家庭年純收入達6萬多元,順利實現(xiàn)脫貧。“日子窮但是志氣不能窮。在國家這么好的政策下,我如果不努力,還有什么臉面呀?,F(xiàn)在日子真是好了呀,我的兒子也大學畢業(yè)找到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我今年也繼續(xù)承包了300畝地,準備全部種蕎麥。我還要繼續(xù)當好生態(tài)護林員,守住山里的綠色,這以后的日子真是越來越有奔頭了。”輕快爽朗的語氣下,薛世飛難掩笑容。
守得云開見月明。如今,薛世飛住進了新房,他的院子里堆滿了豐收的糧食。與山一體,予山以情,薛世飛的身影又穿梭在山峁田間,奔忙在這片山上半輩子的他,如今腳步輕快,眼神堅定,日子過得充實且自在……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