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江蘇大劇院揭曉并舉行了頒獎典禮,全國15位優(yōu)秀演員喜摘梅花獎。其中,西演·西安三意社秦腔女小生、國家一級演員楊升娟,憑借新排傳統(tǒng)秦腔戲《周仁》成功“摘梅”,成為從我市基層院團中誕生的又一位梅花獎得主。她也是本屆梅花獎中唯一獲獎的秦腔演員。
綻放:三秦“梅”香飄金陵
中國戲劇梅花獎由中國文聯(lián)和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獎項,每兩年一評,旨在表彰在戲劇表演藝術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戲劇演員,競爭極為激烈。
本屆梅花獎終評競演于近日在江蘇南京展開,從全國過關斬將躋身終評競演的,有17位不同劇種演員,分屬話劇、歌劇和京劇、越劇、秦腔、黃梅戲、川劇、粵劇等戲劇門類。其中,西安三意社演員楊升娟主演的新排傳統(tǒng)秦腔戲《周仁》,給評委和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仁回府》作為秦腔的“家底戲”,是經典劇目。被楊升娟帶上競演舞臺的《周仁》,是西安三意社在《周仁回府》基礎上,進行多方位提升的“升級版”。競演舞臺上,《周仁》令現(xiàn)場觀眾感受到大秦之腔的高昂激越、樸實大氣。飾演劇中主人公周仁的楊升娟,扮相俊美瀟灑,腔音高亢清亮,音域寬廣厚實,演唱聲情激揚,悠遠動聽。
一劇終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楊升娟所展示的秦腔魅力,不僅征服了觀眾,更讓所有人重新認識了秦腔——這一蓬勃于三秦大地,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戲劇劇種。
心聲:獲獎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楊升娟生于1983年,作為我省秦腔藝術的后起之秀,她師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愛琴,多年來在秦腔傳習方面踏實努力,表演精湛,先后繼承恩師代表作品《周仁回府》《生死牌》《三曹父子》《寶玉哭靈》《三世仇》等,有著“第九代周仁”的稱號,在戲迷中人氣極高。
接受記者采訪時,楊升娟難掩激動,她表示,作為一名基層院團的戲劇工作者,獲得梅花獎不僅是榮譽,更是鞭策,不是終點,而是嶄新起點,今后要在把戲演好、做好傳幫帶的同時,通過和戲曲界同仁的交流,通過新媒體平臺的運用,力爭把秦腔藝術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幕后:梅花香自苦寒來
3歲學唱秦腔,6歲登臺表演,9歲參加秦腔比賽嶄露頭角——楊升娟的人生歲月幾乎與鉆研秦腔藝術同軌并進。她告訴記者,此次的競演劇目《周仁》,對自己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我出生不到百天的時候,母親就抱著我去看過李愛琴老師演出的《周仁回府》,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注定了我跟秦腔的緣分,和‘周仁’的緣分。此外,《周仁回府》還是我學唱秦腔的開蒙戲。”
從藝至今,楊升娟猶如“戲癡”,對待藝術精益求精。為了走進秦腔人物內心,“常駐”排練場反復練習,打磨角色人物已是常態(tài),“沒事的時候就戴著耳機聽戲,聽自己的唱段,反復琢磨哪一句韻味不足,哪一句唱得不好。”
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不僅是楊升娟一個人的“摘梅”歷程,也折射出西安藝苑的蓬勃發(fā)展——各級宣傳文化部門對人才培養(yǎng)和劇目創(chuàng)作重視實抓,院團在相關扶持下,堅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改革,用匠心守初心,最終實現(xiàn)“出人出作品”。 記者 孫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