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1月10日,是第三個中國人民警察節(jié)。在西安警營,有這樣一位“蜀黍”,他用“藏藍”譜寫光榮,讓助人之風成為古城風尚;他堅守10年,讓一個個破碎的家庭團圓。他叫曹金生,是眾多優(yōu)秀的人民警察中的一員。在今天,讓我們用鏡頭和筆觸,用這個普通民警的故事,向守百姓安寧、護萬家燈火、保一方平安的英雄群體致敬!人民警察,節(jié)日快樂!
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民警曹金生
“你好,家里是誰走丟了?別著急,慢慢講……”曹金生是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的一名普通民警,也是一位公益尋人志愿者。“找人”并非他的本職工作,但10年間,經過努力,他幫助了800多名走失人員找到了家。長期以來,曹金生將這項“義務工作”更多當成了一種責任。
互聯網打拐時代的“團圓”之路
曹金生第一次意識到“網絡尋人”的力量,是從一名失憶女子開始的。2013年,一名失憶女子來到蓮湖分局,嘴里反復念叨著“我要回家”,民警問她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卻都答不上來。
“能不能通過社交軟件找人?”當時抱著試試的想法,曹金生發(fā)布了失憶女孩的信息。“結果沒有想到,短短5天閱讀量就超過8000萬次,轉發(fā)量超5萬多次。”曹金生說,這條微博牽動了許多人的心,明星、大V的轉發(fā),也讓他看到了希望。
微博發(fā)布的第五天,失憶女子的弟弟聯系上了曹金生。在確認了彼此的身份后,失憶女子的弟弟和母親連夜從河南商丘趕到陜西西安。次日,在民警陪同下,親人重逢,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團……
曹金生為轄區(qū)中小學生開展法制教育
從女孩家人口中得知,女子因情感受挫,五年前離家出走,再無音訊。家人跑遍全國各地尋找女孩,但一次次的無果和失望,他們逐漸放棄,直到看到了那條微博。“那個場面感動了我,也讓我意識到網絡的力量也可能讓一個家庭團圓。”曹金生說。
他微博求助為 “黑戶”尋找親生母親,并最終幫其落戶;他深夜發(fā)現有女孩在網上訴苦欲輕生,想盡辦法找到將已割腕的女孩救下;接到3名在校中學生接連走失,他及時聯動陜西各平臺新媒體編發(fā)信息尋找,最終3人都成功找到平安回家……一次次尋找,都讓瀕臨破碎的家庭獲得團圓。
慢慢地,有人走失,有人遭遇困難,首先就想到先找“蓮湖曹警官”。
“那些感人至深的團圓畫面,都會給我動力”
如今,曹金生已經養(yǎng)成了手機24小時不關機的習慣,即使深夜入睡,只要手機一響他便趕緊翻身起床。
“尋人的事,等不得。”曹金生說,高溫、降雨、降雪、饑餓、疲勞,每一項都有可能奪走一條生命。“接到走失信息時,如果是老人、小孩走丟,我是非常揪心的。”曹金生表示,如遇特殊人群走失,自己與團隊都會第一時間響應。
在曹金生的記憶里,也有許多悲傷的經歷:2022年8月,一名身患糖尿病的老人與家人失聯,數日后發(fā)現老人時,老人已經去世;還有一名失聯老人,被放羊人在山坳里發(fā)現,離世老人距家其實不足1公里……“為啥不能等?為啥每條信息都很重要?因為我們找人,其實就是在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曹金生說。
曹金生獲“公益達人”稱號
在兼顧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曹金生走街串巷、登門入戶,了解、核實每一個走失人員的情況,整理資料、登記造冊、發(fā)放啟事、電話尋訪,聯系社區(qū)、醫(yī)院、公益組織……在長期堅持過程中,曹金生總結完善出了一些救助方法,也不知不覺間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收容站、醫(yī)院、救助中心、兒童福利院,這些都是我們經常聯系走動的地方,所以我們找人找得快。”
“助人為樂好風尚,尋親之恩永難忘。”辦公室掛著的每一面錦旗都講述著一段溫情故事。面對前來答謝的群眾,曹金生不收酬金、不接受吃請。“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有心,請加入尋人志愿隊,幫助更多的人回家,就算是對我的感謝了。”近十年來,曹金生已組建起一支“曹警官志愿者服務隊”,人數達500余人。
“離我退休還有很久,照亮走失者回家的路,是這輩子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曹金生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