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15:50:28 來源:西部網(wǎng)
西部網(wǎng)訊(記者 劉望 宋洋 王靖升)堆積起來的生菌木材冒著熱氣兒,菌種生產廠房里機器轟鳴,滑子菇大棚里農民忙著收“金疙瘩”……10月23日,參加“弘揚延安精神 奮進偉大時代”網(wǎng)上主題宣傳的編輯記者們,在延安市延安菌艦食用菌示范基地,看到了80后夫妻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動百余戶農民增收致富的真實案例。
食用菌產品分選加工車間
延安菌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旭和妻子是延安大學的同班同學。李旭告訴記者,他們夫妻二人學的都是生物科技相關專業(yè),上學期間會做一些食用菌生產的小實驗,“本身就對食用菌生產感興趣,做實驗還能種小蘑菇,一來二去的,對食用菌就更感興趣了。”
懷揣著對食用菌生產的濃厚興趣,2020年,李旭回到了延安來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食用菌生產公司,夫妻兩人正式投入到陜北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來。
編輯記者們在參觀食用菌生產
李旭之所以選擇回到延安,恰恰是看中了延安的氣候條件。李旭說,南方省份到了七八月氣溫過高,食用菌生長就慢,滑子菇等類型的食用菌供應就變少了。“而延安偏北氣溫恰好,加上近年來延安氣候越來越濕潤,剛好適宜食用菌生長。”李旭說,“夏天南方食用菌減少,咱們延安的食用菌恰好補足了這個缺口。”
不僅如此,在這里,延安大學的專家老師還會給予食用菌生產的技術指導,有廢棄蘋果粉碎后做成菌棒原材料,在多重因素的疊加下,延安菌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蓬勃發(fā)展,公司年產菌包400萬袋,年產值達2800萬元。
“金疙瘩”引發(fā)了記者們極大興趣
夫婦倆通過“企業(yè)+合作社+農民”的模式,帶動當?shù)剞r民就業(yè),輻射帶動400余人在家門口實現(xiàn)就業(yè),人均增收達到2000元,直接帶動了當?shù)剞r民的就業(yè)和增收,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李旭介紹,目前,他們擁有滑子菇、靈芝、羊肚菌等核心種植技術,生產的菌菇已經出口到了美國、韓國等地。“我們正在籌劃對食用菌口感不佳的菌桿等部位進行分子提取,進一步提升菌菇的可利用價值,延長菌菇生產的全產業(yè)鏈,讓延安的菌菇走得越來越長遠。”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