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沒有拆遷前的自強東路上的童家巷口
□ 李永安
說起西安自強東路,住在道北的人都很熟悉。此路東頭到太華南路,西頭和北關什字相接,全長2.3公里。唐朝時,此街是大明宮門前的一條東西橫街,稱為“五門街”,又稱“午門街”。唐末,又稱為“午門坊”。民國初年改稱“五門村”。1932年此路拓建,取名“一馬路”。1937年改名為自強路。1950年,西安市政府對此路進行了大規(guī)模擴建,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西安第一條柏油馬路。
記憶中的老街巷
西安自強東路是我最熟悉的一條街道。1963年,我家從許士廟街搬到自強東路497號后,我就伴隨著這條路生活在道北。在我印象里,這條路在道北是一條主干道,街道上跑的是2路公交車。當時道路兩邊大多都是一些層層密密的棚戶房子,臨街還有許多小巷子。從北關走進自強東路,靠北就是一個門樓凹進去的煤場,里邊有好幾個大煤堆。自強路上煤場多,這是我的第一印象,因為這里緊靠隴海線,大量的煤炭通過鐵路運到這里。每天自強路上都有許多車輛在不停地運煤。
住在道北的時候,起初生活上用的是煙煤,家家都有鍋頭和風箱,雖說煙大嗆人,但我小的時候特喜歡拉風箱。接著又燒上了無煙煤,形狀如乒乓球大小,燒起來挺旺,就是不耐燒。再以后又出現(xiàn)了蜂窩煤。我在道北住的時候,我們買煤都是憑購貨本在二馬路一家煤店去買,這個購貨本如小日記本大小,牛皮紙封面上有西安市商業(yè)局的印章。實際上,蜂窩煤用的時間很長,以后有了液化氣、天然氣,才把人們從燒煤的歷史中解放出來。所以每次走在自強東路上,我都會想起過去的煤場和煤店。
順著自強東路繼續(xù)往東走,有一個順風車輛廠。我從小只記得工人下班的時候,穿著一身藍色的工作服,上衣口袋上印著“順風”二字。從廠門口路過,看見架子車一車一車拉出來的東西,才知道廠里是生產架子車車圈的。那年頭,架子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車圈也是暢銷品。順風車輛廠以后改名東風車輛廠,隨后又改為自行車零件廠。接著往前走,沿路向東還有向榮巷、向榮街(以前叫黃金廟巷和黃金廟街)。我記得向榮巷過去只是一條很細的小巷子,兩邊大多是棚戶房,以后進行了拆遷改造,現(xiàn)在是一條寬寬的街道,兩邊全是住宅小區(qū)。上世紀50年代初,當時的黃金廟街對面有一座小廟,叫黃金廟,后此廟拆除,在原地建起了一個百貨商店。過了商店不遠,就是西閘口,這是一條向南的街道,里面靠近鐵路有煤場和貨車。
自強東路上還有華峰面粉廠、建材庫、干菜倉庫、五金材料庫等。值得一提的是華峰面粉廠,它始建于1936年,是西北地區(qū)最早的糧食加工企業(yè),后改名群眾面粉廠。面粉廠東隔壁有個合作食堂,門面臨著自強東路,我記得這個食堂里的面條很好吃,素面二兩糧票八分錢一大碗,肉面二兩糧票一毛五一碗,肉面的臊子濃香入味,還有食堂里的鹵汁豆腐干做法獨特,真的很好吃。隔壁還有個群眾理發(fā)店,這家理發(fā)店成立于1952年,是一個細長門臉的二層建筑,一樓是營業(yè)室,二樓住著員工。記得童年的時候,我就在這個理發(fā)店理發(f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17年,我去自強東路的時候,這個理發(fā)店還在,理發(fā)店里的理發(fā)椅子、桌凳還都是過去的老物件。
沿著自強東路繼續(xù)向東,靠南還有幾個鐵路系統(tǒng)的單位,如西安鐵路建筑段、西安客車車輛段、西安鐵路文化宮等。向前走就到了童家巷口,要說自強東路比較熱鬧的地方也是這里,因為進去巷口,翻過天橋就到了火車站,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到了晚上,巷口燈火通明,擺攤飲食夜市很熱鬧,門面房開得比較多。巷子對面就是大眾浴池,這也是自強東路上唯一的對外浴池。那時候,父親經常帶我到大眾浴池去洗澡,印象很深的是搓澡師傅的表演,只見師傅一邊搓澡一邊將毛巾向空中一甩,又用手接住,啪的一聲脆響,接著又是一甩,啪的又響一聲,聲音脆亮。過了童家巷,還有自強路百貨商場、第六醫(yī)院、鐵路中學等單位,直到太華南路。
“三車”零件一條街
去過自強東路的人都知道,自強東路是車子零件一條街,主要經營自行車、架子車、三輪車的零件。上世紀80年代初,街道上的臨街平房被打開形成了街面房。我記得最先來的是一批福建人,主要做白瓷片生意,租上一間門面房,發(fā)過來一車皮的白瓷片,很快批發(fā)完,又繼續(xù)發(fā)貨。我記得家里的門面房就曾租給一個福建商人,主要是批發(fā)瓷片,來貨的時候,院里院外、過道里都放著瓷片。福建人很好客,見了面先是讓你坐到小桌上吃飯、喝茶。他們生意好的時候,幾天就能賣一車皮貨。慢慢地經營瓷片的人多了,這行生意不好做了,福建人漸漸退出了這條街。隨后,自強東路逐漸興起了“三車”零件生意。生意紅火時,從北關什字走進自強東路,馬路兩邊全是批發(fā)零售“三車”零件的門店。有專賣自行車零件的,有專賣架子車零件的,還有專賣三輪車零件的,一間緊挨著一間,車子零件堆得滿屋都是,許多人都是慕名前來這里進貨和買零件的。那時候,幾乎人人都知道自強東路是“三車”零件集散地,可謂一鋪難求。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自強東路上又形成了土雜五金工具的集散經營地。土雜用品主要是煙筒爐子、鐵锨、锨把、拖把等。每年的冬季,天氣剛剛冷,自強東路上大批的煙筒爐子就到貨了,許多商戶都是在自強東路上批發(fā)煙筒和爐具的。那時自強東路上一些單位,也利用倉儲庫房建起了“三車”零件、五金工具批發(fā)零售等綜合市場。過去的自強東路確實熱鬧,買貨的、拉貨的、送貨的車輛往來不斷。當時有幾句話專說自強東路:要買土雜自強路,鐵锨煙筒中間瞅。車子零件往西走,五金工具東邊有。批發(fā)零售又方便,過了鐵道西閘口。
2007年,隨著大明宮遺址公園建設工程開工和以后西安火車站北廣場建設工程啟動,自強東路街道兩旁的房屋商鋪相繼進行了動遷,這條路又將發(fā)生新的變化。
今非昔比自強東路
經過改造,今日的自強東路發(fā)生了喜人變化。作為西安市火車站北廣場的配套改造工程,自強東路終于拓寬改造完成了,并于2021年6月1日正式通車,路寬60米。
近日,我來到北關什字,遙遙向東望去,一條寬敞漂亮的大道展現(xiàn)在眼前,路兩邊造型美觀的路燈很引人注目,寬闊的路面上車輛來來往往,兩邊的人行道旁裝飾有花壇和綠樹,整潔干凈,昔日街道兩邊的平房商鋪早已拆除,顯得寬敞舒適。沿著大道繼續(xù)向東,我看見過去的建強路也修建得寬敞漂亮,誰能想到這里過去只是一條不寬的小街道啊。過了建強路不遠,自強東路進入下穿隧道,地面一層直行就到了北客站廣場,下穿隧道又分為多層,二層為公交、鐵路、出租車旅客上下點,三層是地下停車場,四、五層接入地鐵線,形成了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和私家車等運輸方式為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隨后,我來到了地面一層的北客站廣場,只見寬闊的廣場與丹鳳門廣場融為一體,顯得越發(fā)漂亮壯觀。
看著自強東路的喜人變化,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相信,隨著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這條歷史悠久的道路將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展現(xiàn)出更美麗的風采。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