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十九大以后黨和國家新領導集體的開局之年,全國和全世界都非常關注中國的改革和發(fā)展。從1978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目標。197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進行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其最終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讓中國實現現代化,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取得了巨大變化。國際地位大大提高。國民經濟從瀕臨崩潰的邊緣奮起直追,經濟總量一路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穩(wěn)居世界第二。進出口量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成為世界經濟最大的確定性、主要的動力源,連續(xù)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中國商品已經遍布全球。更加重要的是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跑、領跑,神舟奔月,天宮遨游,蛟龍入海,天眼探穹,北斗導引……大國重器競相問世,科技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日益強大。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對中國的市場經濟貢獻率最大。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回顧總結40年改革開放的變化。首先推進了開放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初步建立起了市場經濟體制,并緊緊把握住全球化浪潮帶給我們的機遇。站在時代的潮頭,將市場的疆域成功地推向了全球,即成功地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其次從封閉(半封閉)型經濟到開放型經濟的轉變。一個開放型的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最后建立了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市場正在成為資源配置的主體;商品及居民服務的供求基本上靠市場決定;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更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面向全球的開放型經濟已經形成。
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成就和艱苦歷程,面對當今中國崛起進程中面臨的諸多難題,我們依然繼續(xù)奮力推進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fā)展階段。繼續(xù)探索和努力,弘揚與時俱進精神,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王警周)
編輯: 超級管理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