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記者 謝昊天)“作為村支書,最大的夢想就是把合作社辦好,帶領全村人一起致富。”在城固縣上元觀鎮(zhèn)昝家莊村,村支書孫慶華談起夢想時充滿信心地給記者說道。
上元觀鎮(zhèn)昝家莊村位于上元觀鎮(zhèn)西南2.5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320戶13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108人。 該村是一個以種植傳統(tǒng)糧油、中藥材為主的經濟欠發(fā)達村,無勞動力耕地的現(xiàn)象成為發(fā)展難題。
“經過反復調研,決定通過土地流轉,成立扶貧合作社來帶動群眾致富。”孫慶華告訴記者。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流轉整合土地資源,先后發(fā)展優(yōu)質水稻490畝、小麥250畝、豇豆15畝,特色中藥材元胡170畝、白芍10畝、吳茱萸10畝、半夏3畝。2018年5月,合作社元胡銷售30萬元,純利潤1萬元;小麥銷售9萬元,純利潤0,5萬元;水稻銷售25萬元,純利潤2.5萬元。村扶貧互助合作社實現(xiàn)凈利潤4萬元,分紅2萬元。“今年種植了20畝豇豆,烘干后有6200斤,干豇豆的市場價在每斤14元左右,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孫慶華笑著說道。
土地流轉了,產量上來了。昝家莊村在孫慶華的倡導下,以入社農戶為服務對象,脫貧攻堅期內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帶貧為重點,2017年8月成立了昝家莊村扶貧互助合作社,全村38戶貧困戶全部以資金入股加入合作社,主要化解農村產業(yè)分散效益差的問題,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無技術、留鄉(xiāng)發(fā)展無項目”的難題。目前昝家莊扶貧互助合作社先后投資119萬元,擁有辦公生產用房12 間,場地面積2200 平米,有10噸大型烘干設備1套、30噸大型烘干塔1座、旋耕機1臺、收割機1臺 、拖拉機1臺,建設有500平方米倉庫1個。“自從廠房建起來以后,村里為我們貧困戶提供了工作的地方。除了每年有工資可拿外年底還會有分紅,生活越來越好了。”昝家莊村稻米烘干廠房的幾名婦女高興的說道。
目前,昝家莊村正通過“村支部+扶貧社+貧困戶”的模式,構建貧困戶與合作社的利益聯(lián)結機制,己初步實現(xiàn)農業(yè)耕作機械化、集體經濟規(guī)模化,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