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大清早都能看見幾只朱鹮在自家門前的魚塘里捉魚吃。”洋縣政協(xié)委員、洋縣朱鹮愛鳥協(xié)會會長華英指著天空翱翔的朱鹮說道。
洋縣草壩村是國寶朱鹮的夜宿地、繁殖地和重點覓食地之一,華英的家就在這里。20多年來,他用自己的方式,呵護著一代代朱鹮,留下了一個個故事,如今已是知名的“鳥導”(觀鳥導游)。
上世紀末,一對朱鹮在洋縣一戶人家家后的老榆樹上筑了窩巢,準備繁衍。時任村委會主任的華英了解一些朱鹮保護的知識,便給自己增加了一項任務,每天一早一晚都到樹下轉一圈,看看有沒有異常情況。
“老鷹和蛇是朱鹮的天敵。”華英告訴記者,當時為了保護朱鹮繁衍,防止蛇上樹攻擊,他和村民們嘗試用塑料膜包裹樹干后,并插入一圈刮胡刀片,阻止蛇上樹。同時,他還制定了“不得修枝、砍伐朱鹮筑巢的樹木”“不準打傷朱鹮”“不準在朱鹮巢區(qū)附近農田里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十不準”村規(guī)民約來保護朱鹮。
在華英和村民的保護下,來草壩村筑巢繁衍的朱鹮以及其他鳥類也慢慢多了起來。
“鳥是人類很好的朋友,要讓更多人喜歡上鳥,積極參與到保護中來。”華英說。為此,在2006年,華英向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申請,成立了洋縣朱鹮愛鳥協(xié)會,對以朱鹮為主體的鳥類進行保護、宣傳、觀察及科學研究。
從此,他又有了一個新角色,洋縣朱鹮愛鳥協(xié)會會長。
“協(xié)會人員最多時有130多人,有公務員、有農民、有退休教師、也有學齡少年。”華英說,想通過愛鳥協(xié)會能在洋縣觀察、記錄以朱鹮為主體的鳥的種類、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繁殖情況、棲息分布上做點貢獻,并探索、實施保護措施。
“只要鳥叫一兩聲,我就能分辨出鳥的種類。”華英從小就喜歡鳥,觀察各種鳥類的叫聲和生活習性。經(jīng)過多年來的堅持,華英收集、拍攝自然狀態(tài)下的各種鳥類資料圖片30余萬張,撰寫文字資料30余萬字,建成了一套洋縣鳥種分布的動態(tài)檔案,為研究、保護、拯救洋縣境內以朱鹮為代表的鳥種,提供了詳實、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他還積極進學校、進企業(yè)開展關于愛鳥護鳥知識講座,影響身邊人都能參與到愛鳥、護鳥行動中來。
2002年夏天,第23屆國際鳥類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會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丁長青教授帶領30多位國內外專家來洋縣觀鳥,邀請華英作為他們的向導。一趟走下來,一個多小時,他們看到了40多種鳥。“專家們喜出望外,一位專家對我說,觀鳥以后可能形成一個產業(yè)。”華英說,這給了我很大啟發(fā),萌生了當“鳥導”的想法。
終于在2008年,華英得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資助,靠著這筆錢,他建立了“朱鹮人家”觀鳥基地,他思考已久的計劃得到了落實。
“觀鳥基地成立至今已經(jīng)接待的有10萬人次。”華英利用這個平臺,他先后與國內外專家和愛鳥人士,一起跋山涉水,交流護鳥心得和見解,并向客人介紹鄉(xiāng)親們?yōu)楸Wo朱鹮、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所作出的種種努力。
如今,隨著客人來得越來越多,他又辦起“朱鹮人家”農家樂搞接待,為各地觀鳥愛好者觀鳥提供拍鳥、住宿、觀光一條龍服務,成了當?shù)赜忻?ldquo;鳥導”。
“我們全家都為拍鳥、護鳥,宣傳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好的家鄉(xiāng)洋縣作出努力。”多年來,通過加大宣傳,發(fā)展觀鳥旅游,村民懂得了有好的生態(tài)才能留住朱鹮引來游客?,F(xiàn)在,在華英的影響帶動下,草壩村村民們愛鳥、護鳥也蔚然成風,村民通過當“鳥導”、開農家樂增加收入。
華英多年的努力付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華英家的外墻上懸掛著“世界自然基金會觀鳥基地”“陜西省野生動植物科普宣傳教育基地”“鳥網(wǎng)十佳聯(lián)絡站”“斯巴魯生態(tài)保護獎”等10多個牌匾。
“多種因素導致朱鹮覓食地喪失。”華英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fā)揮政協(xié)委員優(yōu)勢,認真履職,繼續(xù)在愛鳥護鳥的路上前行,喚起更多人群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