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說到陜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王海,讀者就會想到他的《老墳》《城市門》《新姨》等一系列作品。在咸陽的五陵原上,有個不大的院落,這里就是王海倡議創(chuàng)辦的咸陽秦漢文學館。不久前,在這個雅致的院落里,王海向記者講起了自己的讀書故事——
受家學影響
一度愛書成癡
“我們的家族很厲害,泰戈爾來中國時,是我三爺給他當?shù)姆g。也許受家學影響,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但那會兒看的都是小人書。”面對不認識的字,他就請教自己的五伯父,“五伯很厲害,他是青海大學的教授,我經常問他一個字怎么念,他不但給我講怎么念,還會講出這個字的含義、引申義,甚至引申出來一個小故事。往往一個字詞能講一個小時,他對我的影響很大。直接效果就是,我讀小學時就看《紅樓夢》了。”
王海記得初中時,村里來了很多知青,他經常找知青們借書看,后來聽他們講起三國故事,他就想找一本《三國演義》來看。無奈身邊沒有。聽說鄰村有個老漢家中有,他就拿著父親的《創(chuàng)業(yè)史》趕到了鄰村,要跟老大爺交換讀書。老大爺一看是個半大的毛孩子,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說:“那都是繁體字,你能看懂嗎?”王海堅定地回答:“能,我還看過《紅樓夢》呢,都看懂了!”大爺覺得他在吹牛,拿出書讓他翻翻,沒想到他就看進去了。看他真是愛書之人,大爺同意用《三國演義》交換《創(chuàng)業(yè)史》。
書中自有顏如玉
因愛書而收獲愛情
隨著年齡漸長,王海開始了系統(tǒng)的閱讀,從《紅日》《紅巖》《創(chuàng)業(yè)史》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系統(tǒng)閱讀了那個時代的文學名著。他說自己尤其喜歡《創(chuàng)業(yè)史》,甚至看到其中幾個經典片段,如“梁生寶買稻種”等,就會進入到作家創(chuàng)作的思路中去,“我會想象,如果我是作者,寫這段情節(jié)我會怎么寫。我想也就是在讀書中,我有了創(chuàng)作的意識,漸漸也開始學習名家的創(chuàng)作方法了。”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寫了一篇作文叫《摸槍》,寫的是一個孩子想摸摸八路軍戰(zhàn)士的槍,但又不敢摸的那種惴惴的心態(tài)。當時,他的語文老師姓方,方老師把這篇作文當作范文在班上念了一遍,隨后說了一句話……
王海說:“那句話影響了我的一生,以后我就奔著這句話去了。方老師說‘王海以后能當作家’。”
讀書多了的孩子心思也多,當時他就想著啥時能離開小鄉(xiāng)村,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是不是像書中寫的那樣。王?;貞洰敃r的自己,總是站在村口向南望,因為南邊就是咸陽市區(qū)。后來,他當兵去了部隊,在部隊利用業(yè)余時間,一口氣完成了一部30萬字的長篇小說。王海說:“回過頭來看,那就是拉長了的日記,完全是故事的堆砌,沒有文學的敘事性。”但這個文學夢還是支撐著他,他說自己當時經常躺在草叢上望著天,戰(zhàn)友很好奇問他干啥呢,他其實是在構思自己的小說。
轉業(yè)后,他被分配到了工廠,一次在全廠的征文大賽中他得了一等獎,當時廠辦公室主任很好奇這個得了一等獎的小伙子是個啥樣的人,于是找到了他的宿舍,一看宿舍的床鋪上半床都是書,便對這個小伙子大加稱贊。后來辦公室主任托人把自己的女兒介紹給了王海,也就是王?,F(xiàn)在的妻子。王海笑言“這真正是書中自有顏如玉”。
發(fā)起成立秦漢文學館
讓更多人愛上讀書
后來聽說西北大學作家班招生,王海躍躍欲試,但身邊的朋友都勸他,說作家班要求很高,比如考試要超過多少分,還要在報紙雜志上發(fā)過多少文章之類的,爭強好勝的王海說他一定會達到要求。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刻苦攻讀,考試不僅超過了分數(shù)線,還在報紙上連發(fā)了三四篇小說,最終進入西北大學作家班。王海說,在這里他意識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學,他也利用這個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外國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上也有了進步。他記得當時自己發(fā)了一篇短篇小說《鬼山》,拿到了800元的稿費,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巨款,他高興得請了全班同學吃飯。
2001年,小說《老墳》橫空出世,讓王海被眾多讀者熟知。王海說他寫的是守陵人,守的更是民族和文化傳統(tǒng);隨后他又推出了《人犯》《天堂》《城市門》等作品,關注改革也關注失地的農民。最新的長篇小說《新姨》,素材來源于家族歷史,也有他的藝術創(chuàng)造。作為咸陽地區(qū)知名作家,2015年王海倡議并設立了咸陽秦漢文學館。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咸陽文學走過了狂熱、低迷和重新發(fā)展階段,咸陽雖然有很多作家走了出去,但精品太少,更重要的是,作家們需要一個創(chuàng)作交流的平臺,這也是咸陽秦漢文學館創(chuàng)建的初衷,后來咸陽秦漢文學館簽約了十位承擔咸陽重大題材寫作的作家。記者在秦漢文學館采訪時看到,館內有咸陽文學史展廳,有非遺展廳,也有咸陽作家作品展廳,館內的閱覽室免費向附近村民開放。王海很自豪地說:“來了不少村民呢,后來附近村子拆遷,還有人專門騎車過來!”他說自己因讀書受益,因讀書改變了命運,他也希望更多人愛上讀書,愛上文學。 文/圖 記者張靜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