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无码视频免费看_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看国语版_A人片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25封書信講述新中國電影故事

2019-10-17 11:04:50  來源:新華網  


[摘要]70載光影變遷,于筆墨間流淌。日前,“新中國電影搖籃”長春電影制片廠(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展出了一批珍貴的歷史檔案——25封書信手稿。...

  新華社長春10月16日電題:25封書信講述新中國電影故事

  新華社記者郎秋紅、孟含琪

  70載光影變遷,于筆墨間流淌。日前,“新中國電影搖籃”長春電影制片廠(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展出了一批珍貴的歷史檔案——25封書信手稿。

  這些手稿的內容集中在電影創(chuàng)作上,有匯報有指示,有建議有探討,有興奮也有迷茫……

  穿越一張張薄薄的、有些泛黃的信紙,新中國電影人篳路藍縷,一路走來。

  全民關注拍電影

  “水華同志,二嬸放走喜兒,照理黃家必然追究,是否該設法讓二嬸洗脫掉這個‘放走’的嫌疑……打手們圍繞著葦?shù)兀胍M去搜……這里是否可以向葦?shù)乩锓乓慌艠?hellip;…”

  這是軍歌詞作者公木寫給電影《白毛女》導演水華的信,當時他已經是著名詩人。在《白毛女》創(chuàng)作中,雖然公木只是負責一段歌詞的創(chuàng)作,但拿到劇本后他仍然仔細閱讀,并對劇本情節(jié)提出非常具體的修改意見。

  新中國成立之時,百廢待興,電影作為最受群眾歡迎、傳播最廣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受到全國關注。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光臨介紹,毛澤東、周恩來都曾經來過長影,《五朵金花》就是在周總理的直接關心下創(chuàng)作而成的。

  當時,群眾對電影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這次展出的信件中,有一頁稿紙上寫滿了成語和短句。張光臨告訴記者,這是1959年拍攝影片《笑逐顏開》時公開征集到的片名,共44個,其中一半都是從百姓中征集的題目,如“鮮花怒放”“女工之歌”等等,代表了群眾的智慧,也體現(xiàn)了群眾參與電影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讓英雄唱主角

  “王成孤軍作戰(zhàn),目標太大了,反復動作太多,敵人顯得慫包了,應該再真實些。”“影片用小說原名《團圓》不好,你們改成《英雄兒女》和內容還比較接近。”“關于認不認女兒,王文清內心還是要認,這樣表現(xiàn)了我們軍高級干部還是理智的……”

  這份導演武兆堤寫給時任長影廠長蘇云、袁小平的信件,匯報了時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總政治部副主任梁必業(yè)等對影片《英雄兒女》提出的修改意見。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部經典之作的打磨過程及創(chuàng)作者和審看者對英雄的理解。

  謳歌英雄是新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容。過去70多年間,長影塑造了董存瑞、李向陽、王成等一系列銀幕英雄形象,激蕩了幾代中國人的心靈。

  在王成這一角色選角時,導演武兆堤選中了劉世龍,但當時,長影劇團還推薦了另兩位演員。同他們相比,劉世龍顯得個頭矮小,也有些土氣。聽說武兆堤要定劉世龍演王成,一些人覺得在開玩笑!“劉世龍?讓他演一個戰(zhàn)士還差不多。”

  可武兆堤堅定地說:“我就是讓他演一個戰(zhàn)士。”

  他告訴劉世龍:“我不想塑造一個英雄,我要塑造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形象。你千萬不要一出來就作英雄狀給觀眾看。”

  在拍攝“向我開炮”這一最經典的場景時,地上布了100多個炸點。實拍時,炸點起爆,劉世龍完全融入到“我是王成”的情境中,閉著眼睛往火堆里鉆,眉毛、鬢發(fā)都燒著了,胳膊也燒起了泡。

  “向我開炮”這個鏡頭,一遍拍攝成功。王成,成為幾代人心中的英雄。

  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場邊境戰(zhàn)斗結束后,長影大門口來了幾位軍人,點名要見“王成”。見到劉世龍后,他們說:“王成同志,在戰(zhàn)場上,我們是喊著你的名字沖鋒的!”

  以“匠心”拍電影

  在展館展出的眾多文字書信中,幾張繪圖手稿格外引人注意。這是長影攝影師孟憲弟為電影《自有后來人》手繪的攝制平面圖。不同的場景,攝影機應該擺在哪個位置,采取何種角度拍攝,標得一清二楚。

  建國初期,物質匱乏,設備落后,無論是攝影師還是美術師,開拍前常常要通過創(chuàng)造,一筆筆勾勒出一個個拍攝場景。

  著名攝影師王啟民曾給廠領導寫了封長信,信中披露了他對即將拍攝的《兵臨城下》的前期準備和實拍環(huán)節(jié)的詳細思考:

  “希望能有二臺汽車發(fā)電機……就是晴天拍攝時,我也想利用燈光補助人物副光,而不使用反光板,反光板只用在后景。這對演員的近景、中景表演很有好處。”

  張光臨說,當時拍電影使用的膠片很粗糙,拍出來的影片總有一種白茫茫的感覺,但王啟民通過自己的摸索,將光影效果用到極致,把黑白電影拍出了獨特的藝術效果。他的攝影理論,至今仍是電影學院的必備教材。

  新中國電影人對自己的事業(yè)有多投入?在人民電影第一部故事片《橋》的拍攝期間,有一場鋼水濺出的場景,當時攝影師包杰的衣服都被燒著了,因為用的是手搖攝影機,他人不能離開,于是助理趕緊用一件濕大衣披在包杰身上為他滅火,可助理的身上也著了火,工作人員就一個接一個得為前面的人滅火,直到這個鏡頭拍攝完成。

  “今天我們各方面條件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是新中國電影人對藝術創(chuàng)作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永遠是長影的寶貴財富。”張光臨說。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電影 英雄 觀眾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