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婧 牛小寧
“小強,前幾天參加了你們委員工作室組織的便民義診,真是太方便了”“小何,我弟弟最近想找工作,聽說你們委員工作室能給介紹”……一周前,記者隨麟游縣政協委員強超、何欣來到南坊新城,只見幾位居民熱情地迎上前來,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十分融洽。
南坊新城是麟游縣大型移民搬遷安置社區(qū)。2022年5月,縣政協九成宮鎮(zhèn)委員工作室在這里揭牌成立,目前已有20名縣政協委員入駐工作室,強超、何欣就是其中的成員。
走訪居民、傾聽心聲、開展活動……作為一名社區(qū)工作者和新任政協委員,強超說“自己是既熟悉又新鮮”。
“其實,一開始我對如何當好一名政協委員、怎么推動委員工作室發(fā)揮作用心里也沒底。”強超坦言。
一件事給強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次社區(qū)走訪調研中,他得知有一戶搬遷家庭,丈夫是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妻子和兒子又患有精神疾病。面對這樣的特殊困難情形,委員們立即開展幫扶行動,協助申請護理補貼,送去殘障輔助器具,定期義務上門服務……“握指成拳聚合力,委員工作室發(fā)揮集體智慧和力量,我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強超說。
與強超同為“90”后的何欣是九成宮鎮(zhèn)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此也感同身受:“說實話,剛加入政協組織時,我曾簡單地認為委員工作室就是一個開會學習的地方。但慢慢地我發(fā)現,委員工作室的工作并不簡單。”
“在深入社區(qū)中發(fā)現有什么新問題,大家就一起商量怎么去解決,每一次‘頭腦風暴’都帶給我很大的啟迪。”何欣說,在為民服務中,自己發(fā)現有些委員很善于發(fā)揮界別優(yōu)勢,于是也通過所在青聯界別的力量,通過提案建議、組織招聘等方式,幫助社區(qū)一些年輕人解決了租房、就業(yè)等問題。
“團隊的力量讓我獲益匪淺。”何欣感慨道。
“委員工作室不僅是委員學習交流的園地,還是聯系群眾的橋梁、收集社情民意的窗口。”麟游縣政協主席閆秉云叮囑委員們,“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好。”
翻開九成宮鎮(zhèn)委員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登記表,上面記錄的大多是社區(qū)里的“瑣事”:小區(qū)缺少乒乓球桌、門禁損壞需維修、垃圾傾倒不及時……但正是通過這些民生“瑣事”的解決,委員們走進了居民的心中。
據了解,麟游縣政協已建成17個委員工作室,實現了各鎮(zhèn)全覆蓋、界別全覆蓋和委員全入駐。
閆秉云說,麟游縣方圓1700平方公里,下轄7個鎮(zhèn)、66個行政村,由于地處山區(qū),加之一些鄉(xiāng)鎮(zhèn)偏遠分散,做到委員工作室全覆蓋雖然不容易,但更有利于貼近基層服務群眾。
“除了固定的委員工作室,我們還支持委員工作室‘走出去’,把‘微協商’開展到基層社區(qū)、工業(yè)園區(qū)、田間地頭,真正打通委員履職為民‘最后一公里’。”閆秉云介紹道。
一年來,在具體實踐探索中,麟游縣政協委員工作室聚焦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開展“微協商”活動21次、“微調研”10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0余條,反映和督促相關單位解決各類問題10多個,充分發(fā)揮了化解矛盾、反映社情、引導民意、凝聚共識的作用。
“麟游縣委員工作室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建立、擴大,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閆秉云說,縣財政為委員工作室撥付建設經費17萬元,每年為每個委員工作室落實活動經費3000元,并列入了財政預算。
“下一步,我們還要認真思考如何管好、用好委員工作室,進一步發(fā)揮好平臺的作用。”閆秉云表示,為確保委員工作室有效運行,縣政協將加強和完善委員工作室監(jiān)管與退出機制,確保群眾實實在在地受益。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