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工作室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政協委員要更好聯系和服務所在界別的群眾”重要指示的重要抓手,是委員履職的重要平臺,更是破解基層政協“兩個薄弱”問題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神木市政協積極探索新時代人民政協履職新途徑新形式,突出“微協商、精治理”這一模式,扎實開展委員工作室建設,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目前已建成6個各具特色的政協委員工作室,搭建起委員履職“大舞臺”。
“黨建+履職”擦亮協商平臺“金牌子”
一直以來,神木市政協把委員工作室建設作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內容,努力把委員工作室打造成委員履職的平臺、收集民意的驛站、凝聚共識的陣地、展示風采的窗口。
建機制。推行“黨建+履職”工作模式,實行市政協黨組成員和主席會議成員包抓委員工作室建設責任制,幫助協調解決建設和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制定了工作室職責、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日常值班、接待群眾、調研走訪協商、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多項制度,并將委員工作室建設經費列入年度預算,推進委員工作室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
亮職責。市政協辦公室和各專委會積極做好指導服務,明確每個專委會至少建設1個工作室,并定期通報工作,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制定階段工作目標,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對工作室的活動安排、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確要求和量化指標,做到有部署、有指導、有考評,為創(chuàng)建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重引領。加強對委員工作室日常運行的管理和督導,規(guī)范工作環(huán)節(jié)和程序。分批次對各工作室的委員和工作人員開展業(yè)務培訓,定期通報各工作室的開展情況,適時開展線上監(jiān)測,確保委員工作室有效運行,激活資政建言和凝聚共識雙向發(fā)力的“神經末梢”。
“界別+協商”書寫基層協商“大文章”
神木市政協注重委員工作室運行多樣化,積極開展微協商、微調研、微視察、微公益“四微”活動以及跨界別聯動等形式多樣的協商議事,提升協商建言質量。
針對需要黨政部門介入的治理事務,通過政協搭臺,講政策、解困惑、找共識,促進黨政部門同基層群眾直接對話,做優(yōu)牽線搭橋型協商;針對化解矛盾等專業(yè)性強的事務,通過嵌入基層協商,幫助基層破難題、尋根源、找辦法,做到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做精智力支持型協商;針對助老扶殘等公益性強的治理事務,發(fā)動委員廣泛參與,推動黨派界別和企業(yè)委員愛心項目向村組嫁接,讓委員履職“接地氣”、基層協商“增底氣”,做強公益活動型協商。
“平臺+實踐”按下成果轉化“快進鍵”
委員工作室根據自身實際和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履職實踐活動,通過“收卷子、定調子、對路子、開方子、結果子”,積極探索協商新模式,搭建基層協商平臺,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推動協商成果轉化“快而優(yōu)”。
優(yōu)化協商流程,暢通發(fā)力渠道。建立征題環(huán)節(jié)群眾“點單”,選題環(huán)節(jié)委員“買單”,辦理環(huán)節(jié)協商“解單”,轉化環(huán)節(jié)跟進“查單”的“四單工作法”,構建了從征題、選題、調研到協商、轉化、評價的全流程閉環(huán)運行機制。
聚焦主責主業(yè),善于“把脈問診”。市政協辦公室加強與市委辦、政府辦的溝通對接,緊扣登記、催辦、跟辦、督辦等環(huán)節(jié),實行提案辦理動態(tài)跟蹤,推動委員履職成果全面轉化。特別是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委員“接地氣”后征集到的“點”匯集成為委員工作室的“線”,進而匯總成市政協的“面”,確保社情民意“數量多、質量高,提得準、作用大”。同時,“點、線、面”的工作模式也推動了神木市政協提案工作提質增效。
發(fā)展至今,委員工作室已成為黨委政府“好幫手”、收集民意“好驛站”、建言資政“助推器”、凝聚共識“連心橋”、服務群眾“橋頭堡”、政協履職“金名片”。神木市政協主席毛曄表示,下一步,神木市將進一步深化委員工作室的建設運行,推動委員工作室擴面提質、鞏固深化,確保委員工作室建設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讓政協履職服務更聚人氣、更接地氣,推進政協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神木篇章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韓艷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