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說
實體店的東西太貴,網上搜到同品牌同款商品價格卻要便宜很多。但收到貨后,很多人卻發(fā)現(xiàn)和實體店的有差別,這被商家稱為“電商專供”款。記者日前采訪發(fā)現(xiàn),“電商專供”商品并非假貨,但存在“低價劣質”等問題。此外,由于這類商品只在線上銷售,消費者很難通過比價獲得實惠,同時也被“電商專供”商品耍得團團轉。(據《工人日報》)
這幾年,電商有多火,網購有多熱,相信所有“剁手黨”都有深切體會。特別是那些在電商擠壓下生意慘淡,甚至難以為繼的線下店面,對此更是有“多么痛的領悟”。而電商網購之所以受到熱捧,除了它可以實現(xiàn)“足不出戶,送貨上門”等諸多便利外,最主要的還是很多時候它較之于線下渠道的價格優(yōu)勢。因為網店不同于實體店,通常會省下可觀的租賃、人工、水電等成本開支。
當然,這種差價優(yōu)勢應當是建立在同種商品服務、同等質量性能前提之上的,絕不是說價格相對低了,質量、性能和工藝水準等也隨之下降。那樣的話,相信大部分消費者是不會買賬的,同時也沒有哪個商家敢站出來理直氣壯地說,“我的價格低,所以品質也差”。
可是,這個困擾很多人的“電商專供”又是怎么回事?單從字面上理解,自然是“專供電商渠道”之意。但如果是同一款商品,為什么要分線上、線下兩個供貨渠道?難道是“看似相同實不同”,里面藏著什么貓膩和玄機?除此之外,人們還發(fā)現(xiàn)很多“電商專供”商品,在商場里找不到同款“兄弟”,難道是廠商專門為線上客戶特別設計生產的“福利產品”?對于這些疑問,普通消費者是很難弄清楚的。因為除了商品包裝上“電商專供”這4個字,其他沒有任何說明和解釋,詢問商家也難有準確的答案。
不過,從媒體的一系列實測和曝光來看,部分“電商專供”“網絡特賣”確實與線下商品在選材、做工、耐用性甚至售后服務上有明顯差距。這些商品雖然不是假貨,但產品質量與線下同款存有差異,卻是不爭的事實。而線上線下進行“差別定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降低售價。如此,既避開了不同銷售渠道間的利潤互搏,又滿足了互聯(lián)網消費人群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算得上一舉多得。
但是,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有的商家賣的“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同款商品在編碼、外形上僅有細微不同,消費者不仔細研究,根本分辨不出來;還有的商家將“電商專供”款混在普通商品中一起銷售,不少消費者因為不注意,常常“被套路”。這些現(xiàn)象,無疑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涉嫌欺詐營銷。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商家如果賣的是“電商專供”商品,首先必須要保證質量合格,并符合產品的品牌定位,其次應該向消費者進行明示,并告知消費者商品之間的差異,讓消費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管理,通過規(guī)范“電商專供”商品的標識與銷售,有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