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婧
在關中腹地的禮泉縣,這里既有屹立千年的唐昭陵,也有鄉(xiāng)村文旅的“頂流”袁家村……而在不久前,一場在禮泉縣舉行的騎行賽事,不僅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騎行愛好者,更是“點燃”了這座古城的熱情與活力。
風馳電掣的速度,風景如畫的賽道……6月11日,2025年“東恒盛杯”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第五站(陜西·禮泉站)在禮泉縣激情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騎行愛好者在精心設計的賽道上展開激烈角逐。
“本次賽事共設5個賽段、7個項目,總里程達555公里,賽道涵蓋平原、山地、緩坡等多樣化地形。”咸陽市體育局局長劉杰介紹,不同于傳統的城市繞圈賽,此次比賽線路貫穿禮泉全域,以禮泉縣袁家村為核心,沿途串聯起唐昭陵等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遺跡及村鎮(zhèn),為賽事增添了人文與自然的雙重魅力。
這是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較量,也是一次感受禮泉魅力的“騎”妙旅程。為了豐富選手的參賽體驗,賽事期間,禮泉縣文旅部門為所有參賽隊伍免費發(fā)放了千張?zhí)普蚜?、昭陵博物館景區(qū)門票,所有參賽選手可憑參賽證免費暢游醴泉湖、欣農興農場等6大景區(qū),讓參賽者在競技之余,深度體驗禮泉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
“風景好,美食更絕!”男子個人計時賽冠軍陳利斌對禮泉的人文賽道贊不絕口,更對當地美食情有獨鐘,“尤其是肉夾饃,外焦里嫩,吃了特別有滿足感。”
作為全國最高水平的專業(yè)自行車積分制聯賽,近年來,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通過“體育+”模式不斷拓寬賽事影響力,推動國內地方經濟多元化發(fā)展。以此次賽事為契機,禮泉縣深度綁定“離開城市,周末去禮泉”鄉(xiāng)村旅游品牌,努力形成“體育流量+文旅資源”的融合模式,為禮泉縣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活力。
“體育賽事體現的是一種拼搏精神,這也與袁家村精神是一種契合,我們村也是通過拼搏精神才有了今天的發(fā)展成就。”袁家村網紅“村花”王宏說,袁家村借助體育賽事的影響力,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賽旅游,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進一步提升了袁家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唐昭陵和昭陵博物館是我們了解盛唐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大家可登九嵕山主峰,俯瞰虎踞龍盤之勢,感悟李世民‘濟世安民’的胸襟和帝王雄心;研學昭陵六駿的刀鋒、碑林的墨痕、壁畫的彩韻,感受盛唐時期東方美學的藝術表達……”在禮泉縣昭陵博物館,昭陵博物館副館長張明現向全國游客發(fā)出盛情邀請。
“賽事+特色產品”也是此次賽事的一大亮點。位于禮泉縣的陜西心特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研發(fā)、生產中西糕點、小食品為一體的現代化清真食品企業(yè)。據董事長解領權介紹,為了給賽事增添“好味道”,企業(yè)創(chuàng)新研發(fā)了特色主題伴手禮,“保證大家都能吃上一口安全、健康,具有地域特色的美味糕點。”
在積極探索“體育+文旅”融合發(fā)展新模式過程中,禮泉縣還同步推出了“騎行+采摘”等特色文旅活動,實現“體育搭臺、經濟唱戲”的辦賽目標。“園區(qū)大棚的吊蔓西瓜正好成熟了……”在陜西欣農興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園區(qū)負責人高增剛介紹道,園區(qū)設置的農業(yè)觀光游、采摘體驗、研學教育等項目,深受游客喜愛。
近年來,禮泉縣以袁家村為招牌,深耕農文旅融合發(fā)展,創(chuàng)新沉浸式體驗場景,建成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3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85個現代農業(yè)采摘園,18個省級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據統計,2024年,禮泉縣接待游客超15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
“我們匠心規(guī)劃賽道,融合觀賞性、專業(yè)性與競技性,讓運動員穿梭于綠意盎然的生態(tài)廊道,邂逅果香沁脾的愜意;馳騁在蜿蜒起伏的山道,接受速度與耐力的挑戰(zhàn)。”禮泉縣委書記姚俊峰表示,禮泉縣將以舉辦此次賽事為契機,做好“賽事+”文章,進一步推動體育和旅游融合發(fā)展,持續(xù)唱響“離開城市,周末去禮泉”鄉(xiāng)村旅游品牌。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