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xié)快訊(12月14日)...
九月初的一個周日,應(yīng)朋友邀約,二上爛泥湖,細細品讀爛泥湖的風(fēng)光。...
有一次去湘西旅游,在一戶農(nóng)家樂的菜單上赫然發(fā)現(xiàn)有一道鍋巴菜,我沒有猶豫當(dāng)場點了。菜端上來,我迫不及待地把筷子伸向了它,才發(fā)現(xiàn)鍋巴菜其實就是我小時用菜汁澆在鍋巴上的模式...
我出生的時候,小山村還沒有通上電,晚上的照明設(shè)備,大多數(shù)人家都用煤油燈。當(dāng)夜幕降臨時,站在村頭,放眼望去,點燈人家的窗戶上,便會映出一個個黃豆粒兒大小的火苗,這便是我對“一燈如豆”這個成語最深切的感受...
隨著“喵”“喵”的應(yīng)和聲越來越大,我看見一只模樣似曾相識的貓出現(xiàn)在眼前,是尼莫嗎?再走近些一看,果然是尼莫,脖子上是我親手系的紅繩子標(biāo)識,畏縮在一樓人家的院角,用一副哀憐的眼神看著我,顫微微的,還在“喵喵”地叫著,我一下子就將它抱了起來,像抱著走丟的小孩,驚喜不已...
小時候,我性格內(nèi)向、遇事膽怯、為人懦弱。說起我的性格轉(zhuǎn)變,還要從一匹退役的戰(zhàn)馬說起。...
“野牽牛,爬高樓;高樓高,爬樹梢;樹梢長,爬東墻;東墻滑,爬籬笆;籬笆細,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正在電腦上敲字,忽聽樓下一群孩子吟唱著王金波先生的童謠《野牽牛》,稚嫩悅耳的童聲立馬將我“拽”回自己的童年。...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很少有人打吊瓶,感冒發(fā)燒了頂多肌肉注射退燒針,所以,空吊瓶很難淘到,屬于稀罕物。...
前不久,在朋友家用餐,一只貓在我腳下躥來躥去,不時發(fā)出嬌滴滴的“喵喵”聲。半大的貓,兩只耳朵豎立著,一對藍眼睛炯炯有神,黃白相間的毛發(fā)油亮油亮的,尾巴翹得老高,讓人好生喜歡。...
應(yīng)朋友之約,去聽一個演講。演講者問:“在座的各位,你們有誰經(jīng)常給自己的父母主動打電話?請舉手!”...
我仔細看了一下,幾乎所有的菜里都有白菜的“身影”,連湯都是白菜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白菜宴”,但是每個菜都對我的胃口,真是色香味俱佳,而且酸辣爽口,我吃得非常過癮,酒也比平時多喝了好幾杯。...
就義前她擲地有聲: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dāng)從我秋瑾始……這些熱血沸騰的話語至今仍然燙人。一個女流,在33歲這個女人最好的年齡,以斬首這種極其慘烈的方式,換來了一個“眾生喧嘩的時代”。唯有西湖的山光水色可以安撫這個偉大的靈魂...
緩?fù)噶说膬隼婀廛浕?、果汁甘甜,特別是飯后吃上幾個,頗為愜意。對于喜好飲酒的人來說,酒后能吃上個凍梨,既解酒又助消化...
前不久,妻刷抖音時,居然刷到了母親拍的抖音視頻。她當(dāng)時驚訝極了,趕緊拿著手機指給我看,“這不是咱家的房子嗎?你看,院子里的柿子和石榴都紅了,還有門口的水泥路……”...
總覺得,孝順父母,機會還多、日子還長,但時光只是一眨眼,他們就老了。其實,有父母健在,能膝下盡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2020年11月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創(chuàng)始人之一、我敬愛的老首長王耀南將軍逝世36周年忌日。...
為了栽植花椒樹,我家曾鬧了一場風(fēng)波。...
每年的重陽節(jié),爺爺有兩件事必定要做:飲菊花酒和登高。...
回家探親,看到母親的眼睛愈來愈模糊了。...
天氣晴好時,父親常常把奶奶背到小院里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