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職業(yè),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它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它的快樂。有一種快樂,沒有品嘗過就不知道它的滋味。396天的援非之旅,中國(陜西)第9批援馬拉維醫(yī)療隊弘揚延安精神,彰顯出了大國風范,領悟到了人生價值,實現了無限幸福感!
艱難曲折的援助之旅
2021年11月14日,中國(陜西)第9批援馬拉維醫(yī)療隊逆行出征,踏上了去非洲執(zhí)行為期一年的援外醫(yī)療任務的旅程。本次需要到達的國家馬拉維,預計一天時間可以抵達。然而,注定不平凡的援非之旅,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艱難曲折。因新冠疫情肆虐,醫(yī)療隊整整輾轉兩個國家、歷經4個晝夜、經過10000多公里,于當地時間2021年11月17日16時,才抵達援助國馬拉維首都利隆圭,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援非醫(yī)療工作。
初到馬拉維的隊員們,被馬拉維的復雜現狀所迷茫。在出發(fā)之前,我們就知道,馬拉維目前社會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本土資源匱乏,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持續(xù)蔓延,當地人民及工作人員防疫意識極其薄弱,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差。然而,沒想到的是實際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重很多。
全心全意服務馬拉維人民
面對諸多風險和挑戰(zhàn),我們的醫(yī)療隊積極迎戰(zhàn)。我們在隔離期就開始全面了解當地情況,迅速調整身體及心理狀態(tài)、倒時差,積極適應當地環(huán)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了充分準備。
姆祖祖中心醫(yī)院婦產科,是馬拉維北部地區(qū)主要的婦產科診療中心之一,包括有門診部、產前病房、產房、產后病房、兩間手術室、婦科病房,共69張床位。工作人員包括專家、主治醫(yī)生、住院醫(yī)生、實習醫(yī)生、護士、助產士、技術員和其他輔助人員。婦產科分為婦科組和產科組,提供包括高危婦產科門診服務、不孕治療、子宮頸涂片檢查、產前保健、超聲、分娩、各種小手術和大手術等服務。在當地,流產、卵巢腫塊、貧血、高血壓、妊娠合并瘧疾,產前及產后出血性疾病、婦科腫瘤(宮頸癌、卵巢癌)等為婦產科的常見病。婦產科能開展流產及刮宮術、剖宮產術、雙側輸卵管結扎術、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卵巢囊腫切除術等技術,無法開展腔鏡手術,不能行宮頸癌及卵巢癌微創(chuàng)根治手術。孕產婦死亡的前五位病因分別為產科出血性疾病及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感染、膿毒癥,流產并發(fā)癥,心臟病、貧血等內科病,孕產婦死亡率較高。
面對重重困難,延大附院援外隊員主動作為和馬拉維人民一起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在駐馬大使館領導指示下,我們第一時間聯系在馬拉維的華人、華僑,為他們提供健康咨詢,積極開展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及宣教,引導他們增強自我防護和保健意識,增強防護措施,降低傳染率。同時,我們還在調研的基礎上,全面投入到當地傳染病的防控及宣教工作中,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積極參與到當地普通疾病及新冠肺炎的指導和診治中,順利參與到援助國醫(yī)院的臨床工作中,用一次次行動、一件件善舉展現了大國醫(yī)護人員的仁愛之心、大國風范,深受援助國醫(yī)生的好評和群眾的贊揚。
2022年7月11日,我們救治了這樣一名患者,患者妊娠足月順娩一男活嬰,順產后3天(7月14日)患者出現發(fā)熱,下腹疼痛、腹脹等不適,當地醫(yī)院診斷為膿毒血癥。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大量膿液從腹部及肌層涌出,子宮兩側韌帶有膿液,腹腔中發(fā)現胎糞殘留。術中見子宮前壁原疤痕處有長約2cm的裂口,修剪邊緣壞死組織后行子宮破裂修補術,后行腹腔沖洗及放置引流管。7月17日再次出現腹脹、腹痛,全腹壓痛、反跳痛陽性,腹部引流管見有大量咖啡色液體流出。由當地醫(yī)院轉送至姆姆祖中心醫(yī)院,當日HIV抗體檢查陰性,次日于姆祖祖醫(yī)院行二次開腹手術,術中見膀胱上附著膿液及壞死組織,感染擴散至輸尿管、膀胱及子宮,清理壞死組織后用生理鹽水及奧硝唑沖洗腹膜及腹腔。術后患者腹部切口仍有臭味膿液流出,且量由少變多,3天后患者再次出現腹痛腹脹、發(fā)熱等癥狀,經過與普外科會診并詳細討論,于2022年7月22日,在普外科協助下再次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右側腰大肌可見15cmX10cmX8cm膿腫,左側可見8cmX6cmX5cm膿腫,膀胱底部可見有壞死組織,未見膀胱損傷,未見子宮損傷,清理膿腫后給予腰大肌兩側引流,盆腔負壓引流,轉入ICU治療3天后轉入產后病房繼續(xù)治療,引流管膿液日漸減少,腹部傷口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每天換藥,仍有膿液滲出,但逐漸好轉,腹部傷口仍有壞死組織未愈合,清理壞死組織后行二次縫合。在我們的百般努力下,她順利康復出院,和家人孩子重新團聚。
不怕任何困難和風險
辛苦和勞累對于醫(yī)療隊員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然而,在馬拉維,我們經受的最嚴峻挑戰(zhàn)是當地薄弱的醫(yī)療條件對健康和生命的威脅。艾滋病高發(fā)的馬拉維,醫(yī)生每天的工作幾乎都要面臨職業(yè)暴露的風險;檢測、防護措施都達不到要求,患者入院及術前不查血播,無法預知手術病人是否患有艾滋病、新冠等傳染病,因HIV患病率較高,外科病人只有在醫(yī)護人員職業(yè)暴露后才給患者化驗HIV抗體,陽性醫(yī)護人員服用抗阻斷藥物。而且,當地人員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識薄弱,所有醫(yī)療隊員援非工作一直是在隨時有可能被感染的環(huán)境下進行。
2022年8月21日早上5點多,一產婦從家中被送往醫(yī)院,雙胞胎臨產,而且其中一男嬰已于家中分娩,入院測血壓180/110mmHg。7:05分,該患者于產房臀位順娩一女活嬰,新生兒均轉入兒科治療。患者產后因胎盤殘留發(fā)生產后出血,清出殘留胎盤組織,縮宮素,米索前列醇,氨甲環(huán)酸藥物(產后出血僅有用藥)治療后,子宮收縮好轉,出血漸減少,給予輸全血紅細胞980ml(當地血庫只有全血細胞,成分血極少),同天患者出現發(fā)熱、心動過速、咳嗽?;炑虺R?guī),肝腎功,新冠抗原檢測。血常規(guī)示重度貧血,新冠抗體陽性,尿蛋白3+。診斷:子癇前期,產后出血,貧血重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于隔離病房進行治療。
在馬拉維此類患者很多,入院前患者不行新冠抗體常規(guī)檢測,只有出現發(fā)熱及重癥肺炎癥狀時化驗,產科病房只有3間單間。醫(yī)護人員防護極不嚴格,很大一部分不戴口罩,患者可以隨意進出所謂的新冠病人住的隔離病房。醫(yī)生查體不穿防護服,不戴帽子,最多戴兩層外科口罩。一間大病房有16張床位,病人多時加上地鋪加床可住20人,病人和陪人均不戴口罩,只有新冠病人佩戴口罩。且佩戴方式及持續(xù)時間比較任性。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上班真是如履薄冰,隨時有被感染的危險。但是,每次看到被治愈后的患者臉上純真的笑容,我們都會如釋重負,頓時覺得一切都值得。
馬拉維缺醫(yī)少藥,在完成自己科內日常工作及手術后,時常還被隊友邀請參與其他手術,醫(yī)療隊的醫(yī)生大多可稱為“全科醫(yī)生”,相互之間幫助是常有的事,醫(yī)療隊團結一心,勇于擔當,不辱使命,積極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為馬拉維人民開展診療服務,不僅治愈了馬拉維人民的病患,而且增進了中馬人民之間情誼。
在國家衛(wèi)健委、陜西省衛(wèi)健委及延大附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得到了可靠的保障,能無后顧之憂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近半年來處理門急診病人600多人次;克服艱難,成功主刀及指導完成婦產科專科手術400余臺,手術效果均達預期效果,得到了當地醫(yī)務人員和患者家屬的一致好評。
自力更生創(chuàng)造美好田園生活
在非洲,當地可食用的綠色蔬菜種類極少,幾乎買不到中國蔬菜,尤其是在距離首都600多里的姆祖祖。好在姆祖祖駐地院子后面有一塊自留地,醫(yī)療隊都會從國內帶蔬菜種子過來種植蔬菜。
剛來駐地時,地里除了有少量“重度營養(yǎng)不良”的韭菜外,其余的都是雜草。看到這一情形,隊員們齊心協力開始了墾荒。我們首先改善了營養(yǎng)不良的韭菜,然后精心翻地、耕種,時間不長,油菜、白菜、西葫蘆、生菜、茼蒿、白蘿卜、香菜、南瓜、蒜苗等在不大的小院里競相生長。一身白大褂、常握手術刀的醫(yī)護人員們,成為“種菜專家”、“烹飪高手”,在非洲這片神奇廣袤的土地上,發(fā)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實現了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再過兩個月,我們醫(yī)療隊就要完成這一年之約?;厥走^去的300多天,我們面對馬拉維的醫(yī)療條件如此落后,我們面對著嚴峻的考驗,也收獲著新生的無限喜悅;我們嘗試著人生第一次踏足異國他鄉(xiāng)工作生活,也感動于大家的齊心協力和馬拉維人民群眾的友好熱情。
春風化雨中,我們“醫(yī)”路堅定初心、爭分奪秒下,我們“醫(yī)”路守護初心;身處貧窮落后、缺醫(yī)少藥、疫情蔓延、傳染病高發(fā)的馬拉維,我們醫(yī)療隊仍不畏艱苦,弘揚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中國援外醫(yī)療隊精神,為馬拉維衛(wèi)生健康事業(yè)貢獻自己應有力量,為構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貢獻陜西力量!(王芳)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