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6 08:52:22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記者 張涵博 實習記者 王朝輝
粒歸倉,稈打捆,夏播忙。“三夏”時節(jié)的渭南市大荔縣,正上演著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接力賽。
日前,省政協立法協商調研組圍繞《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辦法(草案)》,走進渭南市、漢中市,下沉一線聽取種糧農民、基層干部的意見建議。
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和陜西糧食倉儲大縣,近年來,大荔縣緊扣糧食安全主題,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強化主體責任、提升保障能力,糧食工作呈現“質效同升、穩(wěn)中向好”的態(tài)勢。據統計,2025全縣夏糧種植面積55.2萬畝,夏糧預計總產量22萬噸;夏播面積共計48.59萬畝,預計6月底全面完成。
“在糧食安全工作方面有哪些困難?”面對調研組的問題,大荔縣有關負責人坦言,大荔縣雖然是糧食大縣,但在加強耕地保護與用途管控、穩(wěn)定糧食播種面積、強化科技對糧食生產保障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zhàn),因糧食生產效益不高導致的耕地“非糧化”現象依然存在,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仍需持續(xù)加力。“我省制定出臺《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辦法》很有必要,有助于以法治方式應對糧食安全面臨的現實問題和長遠挑戰(zhàn)。”
手機一震,漢中市漢臺區(qū)一名四級田長的“漢臺田長云”APP彈出任務提醒——轄區(qū)內疑似存在自然資源違法違規(guī)行為,并附有現場監(jiān)控視頻截圖。田長立刻按APP定位導航趕到現場,發(fā)現是一名村民打算在耕地上修建看護房,這一行為被當場制止。
“漢臺區(qū)作為經濟活躍地區(qū),用地與耕地保護矛盾突出。”漢中市自然資源局漢臺分局工作人員王曉涵介紹,為應對耕地保護新形勢,構建人防加技防新格局,漢臺區(qū)在全省率先建立智慧耕保監(jiān)管系統。
該系統依托通信鐵塔,架設高空智能監(jiān)控探頭,實現了對全區(qū)95%以上穩(wěn)定耕地24小時全天候監(jiān)管,單個視頻監(jiān)控覆蓋半徑為1公里,監(jiān)控范圍超3平方公里,能夠進行20倍放大,放大后農田里的作物都可以清晰分辨,為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提供數據支撐,讓違法違規(guī)行為無處藏身,有效遏制了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早發(fā)現、早預警、早處置。”調研組成員對這一創(chuàng)新模式連連點贊,表示智慧耕保系統真正實現了耕地保護從“人防”到“技防”的跨越,值得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應用。
《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辦法(草案)》提出,依托糧食生產功能區(qū)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區(qū),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建設集中連片、高產穩(wěn)產的現代糧食生產大園區(qū)、大基地。
在洋縣龍亭鎮(zhèn)長嶺村高標準農田示范點,過去七零八落、道路狹窄、溝渠堵塞的小碎田,如今變成了田塊平整、道路寬闊、溝渠暢通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qū)。
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洋縣將國債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重要抓手,2024年度省市下達(批復)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國債)建設面積1.82萬畝。據測算,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積0.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82萬畝,項目區(qū)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31萬公斤,新增種植業(yè)總產值2129.4萬元,農民收入增加總額1343.4萬元,人均純收入增加1025元。
“隨著農村勞動力外流,土地撂荒現象增多,農田水利設施因缺乏維護而逐漸損毀。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運用現代化機械與科學規(guī)劃,不僅擴大了耕地面積,還顯著提高了耕地質量與生產效率。”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吳平魁說,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成功模式和實踐經驗納入我省法規(guī)體系,能夠從制度層面規(guī)范和推動相關工作開展,形成長效保護機制,為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筑牢根基。
為確保儲備糧常儲常新、推陳出新,洋縣國家糧食儲備庫近期正在對5號、6號倉儲存期滿4年的小麥開展輪換作業(yè)。據介紹,近年來,該庫嚴格執(zhí)行國家糧食儲備政策,全面加強規(guī)范化管理,大力推進倉儲現代化建設,實現倉儲管理信息化全覆蓋,并與省級平臺互聯互通。
糧食收儲和流通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省政協委員、漢中市應急管理局二級調研員李鑫認為,應優(yōu)化糧食儲備布局,增加儲備規(guī)模,提高儲備糧質量;加強對儲備糧的日常管理和輪換,確保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完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提高糧食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加強糧食市場監(jiān)測預警,及時掌握糧食市場動態(tài),穩(wěn)定糧食價格;鼓勵發(fā)展糧食電子商務,拓寬糧食銷售渠道,促進糧食產銷銜接。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各方利益訴求得以坦率表達。調研組表示,將梳理吸收調研成果,籌備好立法協商座談會,精準提煉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見,為構建全省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