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至26日,吳起油區(qū)遭遇罕見雷電、雷暴大風及持續(xù)性強降雨襲擊,最大降雨量達231.1毫米。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采油八廠鐵邊城生產運維中心面臨自成立以來最嚴峻的汛情考驗,電力中斷、通信癱瘓、道路塌方、山體滑坡等險情接踵而至。面對極端天氣,運維中心聞“汛”而動,迅速響應、科學部署,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全體員工眾志成城。經過連續(xù)奮戰(zhàn),高效完成搶險救災任務,并快速轉入汛后復產階段,有力保障了原油生產安全平穩(wěn)運行。
聞“汛”而動,向險而行
25日凌晨2時,隨著一聲驚雷,運維中心全域電力、通訊瞬間中斷,全中心陷入黑暗與失聯(lián)狀態(tài)。強降雨導致共計96處道路阻斷,87處電路受損,搶險保產形勢異常嚴峻。該中心第一時間啟動防洪防汛應急預案,領導干部靠前指揮,周密部署,迅速壓實各級防汛責任。領導班子分片承包、機關骨干步行進駐,搶險安排充分授權、不請示、不匯報,遇到問題果斷處置,充分發(fā)揮自主作戰(zhàn)能力。崗位員工加大對各生活保障點、大站大庫及關鍵生產設施的重點巡回檢查力度,確保在極端天氣下,人員安全保障、場站關鍵設備設施保障、安全環(huán)保風險受控。險情面前,該中心黨員干部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各巡檢維護班迅速組建12支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隊員們攜帶鐵鍬、草袋、照明燈等應急物資,火速奔赴各個受災點。他們克服道路中斷、泥濘、坍塌等重重困難,24小時堅守崗位,晝夜奮戰(zhàn)疏通水路、搶修電力、夯填坑洞、巡查管線。風雨中,一個個身影渾身濕透、滿身泥漿,常常就著雨水匆忙咽下幾口面包,便又馬不停蹄地趕赴下一個搶險點,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石油人的責任與擔當,在防汛救災最前線筑起了一道堅固的“紅色堤壩”。
科學復產,精準施策
26日上午,雨勢漸弱,該中心迅速將工作重心轉向汛后恢復工作。制定周密復產方案與時間表,迅速組織人員收集各站雨毀情況,將重大雨毀情況拍照、評估、記錄、上報,并給出相關解決方案。在廠部的大力支持下,該中心緊急調集15臺裝載機及其他大型設備,集中力量對主干道路、各井站連接道路進行搶修。對于受損較重的路段,制定臨時繞行方案,優(yōu)先保障應急搶險和生產、生活物資運輸通道暢通。同時,科學組織力量,安排兩人一組對全中心289條在用出油、集油及外輸管線,75座跨越、128臺關鍵設備設施進行巡護與隱患排查,嚴防次生災害。
該中心成立專項小組,駐站排查,對可以啟井的站點,嚴格排查電路、管線隱患,確保流程無泄漏、無憋壓情況,啟一口井、穩(wěn)一口井、成一口井,逐步恢復生產。恢復生產期間,領導干部24小時坐崗值班,隨時應對突發(fā)狀況,確保生產平穩(wěn)有序受控運行。截至目前,累計完成主干道,增壓站道路以及單井道路共計210公里雨毀道路修復,場站坑洞回填71處,電力、內部通訊已正常運行,截至目前,全中心33座油站已全面恢復生產,日產量從受災后的零恢復到之前的99%。
后勤保障,堅實有力
強有力的后勤保障是支撐連續(xù)作戰(zhàn)的關鍵。面對全中心斷水、斷電、斷通訊的困境和搶險隊員高強度作業(yè)的體能消耗,該中心后勤保障體系高效運轉,后勤人員全力投入,設立臨時物資供應點,逐一對接各巡檢維護班物資需求,確保各類生產、生活物資精準、及時發(fā)放到每一支搶險隊伍。
通訊保障小組竭力搶修和架設臨時通訊設備,努力恢復關鍵指揮聯(lián)絡通道,車輛保障組24小時待命,確保人員轉運和物資運輸暢通無阻。油田公司及廠部星夜馳援,緊急調撥發(fā)電機、應急照明設備、方便食品及急救藥品等32類5000余件應急物資,通過大型無人機等多種渠道爭分奪秒運抵搶險前線,在油田公司、廠部的強力支援和運維中心自身高效保障的雙重支撐下,搶險隊員們得以心無旁騖,持續(xù)奮戰(zhàn),全力保障了原油生產安全平穩(wěn)運行。
風雨礪擔當,行動踐使命。鐵邊城生產運維中心全體員工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高效的執(zhí)行力,在最短時間內實現(xiàn)了電力穩(wěn)定、道路暢通、生產重啟的目標,展現(xiàn)了過硬的應急處突能力和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發(fā)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交出了一份“零傷亡、少損失、快恢復”的答卷,打贏這場防汛搶險復產“攻堅戰(zhàn)”。(岳新欣)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