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繼平
6月2日,我和寶雞市政協(xié)機關領導干部一起到梁家河參觀學習,感受著梁家河的風土人情,品讀著青年習近平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學習印跡。
結合近期學習的紀實文學《梁家河》,研讀習近平勤奮好學精神和他獲取真知的治學態(tài)度,更是深深地觸動著我的神經(jīng)。
昏暗的煤油燈下,后山放羊中,青年習近平總是如饑似渴的學習,從《三國演義》《水滸傳》到《紅與黑》《浮士德》,從卡爾馬克思、莎士比亞再到托爾斯泰、柴可夫斯基,在那樣沉重的勞作中,他依然堅持不懈、苦讀常讀。也正是這七年,他讀經(jīng)典,閱名著,徜徉在書海中,豐富著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汲取著精神、思想上的營養(yǎng)。
我們的一生,時間精力都十分有限,但知識卻是無限的。一天不學習,我們就會落后于時代,就會被時代所拋棄。“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書里水分很多,只有結合群眾,才能把水分蒸發(fā)掉,得到真正的知識”,這就是青年習近平梁家河時代最樸素的知識觀。知識只有與群眾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釋放出它他強大的生命力。這是我從總書記梁家河歲月的讀書印跡中所得出的深刻啟示。
寶雞市政協(xié)白升安主席常常給我講,青年人特別要把學習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一定會有所收獲。作為政協(xié)戰(zhàn)線的一名新兵,我要用習近平總書記的精神激勵自己,特別是要擠出時間多讀書,在讀中感悟,反復思量,汲取營養(yǎng),在感悟中提升自我,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學無止境。習近平總書記這種學習精神就是我前進的燈塔,人生的航向。
(作者系寶雞市政協(xié)辦公室干部)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